陶思炎,1947年3月生于
江苏省南京市,中国民俗学领域的学者。他在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中国首位民俗文化学博士。陶思炎教授自1982年起在高等教育机构任教,目前担任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他的研究领域包括
民俗学、民俗艺术学、民间信仰和
文化遗产保护。陶思炎教授曾担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于2011年2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陶思炎教授曾获得
日本学术振兴会长期项目资助,并在日本
东北大学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合作研究。他还多次前往
日本、
韩国、台湾、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参加会议或进行学术讲学。
陶思炎分别于1977年7月和1982年7月毕业于
东南大学建筑系和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12月,他从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并于1989年12月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陶思炎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艺术学、
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他主讲的课程包括民俗艺术研究、民俗学概论和民俗研究方法论。他的科研成果丰富,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了多部专著,如《
中国鱼文化》《祈:求福·除殃》《风俗探幽》《中国纸马》《
中国镇物》《应用民俗学》《
中国祥物》《
中国都市民俗学》和《问俗东瀛》等。
陶思炎教授的学术成果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他曾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多次获得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他的著作《应用民俗学》获得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而《中国镇物》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此外,《中国鱼文化》和《祈禳:求福·除殃》分别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