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岗子青铜文化遗址
长岗子青铜文化遗址
宁江区长岗子青铜文化遗址,是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长岗子育铜文化遗址,出土了众多的文物,有石器、陶器、蚌器;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儿童玩具;还有辽金遗物和北宋铜钱。
简介
宁江区长岗子青铜文化遗址,1958年发现,1974年试掘,虽然遗址发掘历史不长,但地貌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地群众讲,几十年前这里是一片沼泽,一旦降雨,江河泛滥,就成了汪洋大海。解放后国家修筑了松花江防洪堤坝,才消除了水患,松花江流域的河滩变成了沃野良田。地貌的变化,给遗址增添了美感,每年夏季,被紧紧地围在绿色的青纱帐里,金风吹来,在一片黄澄澄的稻菽里,迎着人们喜悦丰收的笑脸……。
1974年4月,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调查组经伯都乡伯都屯西北3公里处,来到第二松花江支流的马场沟子河南岸,进入一个东西走向的小漫岗,对长岗子遗址进行试掘,开两条1x10米的探沟,试掘地层堆积和遗物,结果表明:“长岗子遗址是被辽金时代地层压着的一种比较单纯的‘汉书二期文化’类型的原始文化遗存”。因为“汉书二期文化”类型,处于青铜文化时期,所以又称长岗子为青铜文化遗址,其年代相当于战国至汉。对“汉书二期文化”的看法,学术界有人认为,是“古代夫余族的先世”。
出土
在出土的陶器中,红褐陶最多。有鬲、鼎、罐、钵、碗、杯,还有稀奇的船形器。器形别致,形态各异,“艺术家”又给它描绘和刻印上细绳纹、锥刺纹、篦点纹、压印纹;红衣陶也很美观,不论是壶、碗、杯,还是钵、盆、罐,外表都涂有一层红彩,别具一番姿色;陶纺轮更是引人入胜,扁圆形、算珠形、馒头形、球形等等,可以看出古人改革生产工具的情形。特别使人感到有情趣的,是泥塑的小鸡、小猪、小马,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它形象地记录着当时人们已普遍伺养了家畜和家禽。这里大量的鱼骨、背角无齿蚌和兽骨。泥塑的出现,反映出这个村落居民在经济生活中,畜牧业、渔业还占相当比重。至于北未的“皇宗通宝”、“天圣通宝”、“熙宁元宝”等铜钱和辽金遗留的泥质灰陶片、灰色布纹瓦片和瓷片,则使人浮想联翩。不同时代文化的堆积,说明不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长岗子青铜文化遗址,经历一个漫长的岁月。从战国至汉到辽金时代,由于人们已长期在这里过着定居生活,所以形成了完整的村落,使今人看到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雏形和缩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出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