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定
1954年美英法等国缔约的军事协定
巴黎协定(英文:Paris Agreements,别称:伦敦-巴黎协定),是指美、英、法、联邦德国等国家在伦敦会议、巴黎会议、北约理事会部长级会议后在巴黎签署的军事协定,于1954年10月23日正式签订。
美苏冷战爆发后,为了遏制苏联,美国迫切需要加强西欧的常规军事力量,美国一改抑制联邦德国的政策,转而谋求联邦德国重新武装并把它拉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巴黎协定内容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结束对联邦德国的占领,接受联邦德国加入西欧联盟和北约,允许联邦德国建立50万人的军队等。
1954年8月,法国议会否定了欧洲防务集团条约,同年,美、英、法等国出席了伦敦会议(1954年9月28日至10月3日)、巴黎会议(1954年10月20日至22日)和北约理事会部长级会议(1954年10月23日)。1955年5月5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缔约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曾饱受战火蹂躏的欧洲人仍把德国视为威胁,就连远离欧洲大陆的美国也是如此。为了避免德国再次成为战争策源地,美英等战胜国力图解除它的武装,限制其军事发展。
美苏冷战爆发后,为了遏制苏联,美国迫切需要加强西欧的常规军事力量,而联邦德国因为拥有巨大的人口、经济、军事潜力成为美国不可或缺的伙伴。美国一改抑制联邦德国的政策,转而谋求联邦德国重新武装并把它拉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当美国酝酿重新武装联邦德国时,朝鲜战争爆发,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看来,这是苏联向西欧发动进攻的预演,因此美国加快了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步伐。
西方国家对战后德国的政策转变,是同整个国际形势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就重新武装联邦德国问题,法国最为紧张,因此,它从本国利益和战略出发,先后提出了普利文计划和欧洲防务集团计划,试图掌握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主动权,但迫于美英两国的压力,最后签署的《欧洲防务集团条约》早已远远突破法国设计的框架,遭到法国国民议会的否决。
缔约进程与国家
1954年8月,法国议会否定了欧洲防务集团条约后,美国积极寻求新的武装联邦德国的途径。同年9月28日至10月3日,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意大利参加的九国伦敦会议上,美英保证继续驻军欧洲大陆;联邦德国声明愿意接受军备限制与监督,保证不以武力改变欧洲目前的疆界,法国遂接受英国替代方案。10月20日至23日,九国和丹麦希腊冰岛挪威葡萄牙土耳其等国在巴黎举行会议,签署了《巴黎协定》。
协议生效
1955年5月5日,巴黎协定经各缔约国批准,正式生效。
协议内容
《巴黎协定》的主要内容为美国、英国、法国结束对联邦德国的占领,但3国军队仍驻扎在联邦德国;接受联邦德国加入西欧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允许它建立50万人的军队,但不得拥有原子、生物和化学武器。
相关事件
《北大西洋公约》签订后,为阻止联邦德国加入北约,苏联曾提出缔结对德国的和约主张,被西方国家拒绝。1954年10月23日,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巴黎协定》,决定终止对联邦德国的占领,吸收它加入北约组织,并允许其重新武装。在此情况下,苏联等8国于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莫斯科举行欧洲国家保障和平和安全的会议,宣称要在组织武装部队和建立联合司令部方面采取共同措施以保证自己的安全。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阿尔巴尼亚8国于1955年5月14日在华沙签署了《华沙条约》,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华沙条约由序言和11项条文组成。华沙条约组织最高决策机构是政治协商委员会。华约常设机构在莫斯科。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参谋长均由苏联人担任。1989年东欧事变发生后,华约解体。
参考资料
巴黎协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24-12-04
巴黎协定.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12-04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12-06
目录
概述
缔约背景
缔约进程与国家
协议生效
协议内容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