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头遗址位于
山东省泰安市磁窑镇堡头村,占地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在1至6米之间。该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早发掘的地方之一。堡头遗址最初被称为“堡头文化”,后来更名为“大汶口文化”。
1959年,随着津浦铁路复线建设的开展,堡头村西部暴露出了部分古代遗迹。经过
济南市博物馆的专业鉴定,确认这是一处
新石器时代的
文化遗址。随后,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和济南市博物馆于当年6月至8月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133座墓葬和一座陶窑,出土文物共计1800余件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这些发现证实了这里存在着一支独特的原始文化,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间。
堡头遗址的墓葬形制多样,多数为长方形竖穴土坟,方向大多朝向东或西方。墓葬规模大小不一,最大的墓长约4米,宽约3米,而最小的墓仅有1米长,宽度不足半米。在所有发掘的墓葬中,有128座保存有人体骨架。最常见的葬法是单人仰身直肢葬,也有少数采用侧身葬、俯身葬和屈肢葬的方式。在双人合葬墓中,通常遵循男左女右的传统。其中一座晚期内的墓葬中,男性骨骼位于中央位置,而女性骨骼则偏置于一侧。超过96%的墓葬都包含陶器陪葬品,这些陶器大部分为手工制作,到了晚期出现了轮制技术。陶器种类丰富,包括鼎、豆、壶等多种形态,色彩以红色为主,后期则增加了灰色、白色和黑色陶器,同时也有一些精美的
软陶泥作品。此外,墓葬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骨器,其中石器尤为常见,它们制作精美,边缘锐利。这些工具涵盖了农耕、捕鱼、狩猎等多个领域,如石铲、石斧、石锛等。纺织和缝纫工具也不乏精品,如石纺轮、骨梭形器、骨针等,其中骨针长度可达17.2厘米,直径仅为1毫米,且一端带有穿线孔。装饰品和雕刻工艺品同样引人注目,其中包括白色的
大理石、翠绿色的
玉石、
绿松石制品,以及月牙形束发器、象牙梳、臂环、
戒指等。值得一提的是一件镶嵌着绿松石的三角形骨雕筒,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此类工艺品。
堡头遗址的发现对
中原地区原始社会晚期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墓葬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已经经历了母权制的衰落和父权制的确立,社会阶层也开始分化,私人财产的概念逐渐形成。这一系列变化预示着氏族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到来。堡头遗址的发现也为探索龙山文化的起源、构建山东地区的原始文化体系以及完善
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文化序列理论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