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语肯綮录》是由
清代经学家、文学家
毛奇龄创作的一部重要文献,主要记录了
浙江省地区的方言俗语,并通过考证古代语音和解释来证明这些方言与陆法言的韵律有很多相似之处。由于宋代
赵叔向曾有《肯綮录》一书,因此毛奇龄以此命名自己的作品。这部作品对于研究近代汉语方言俗语词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清朝时期浙江方言的特点。
毛奇龄(1623年-1716年),原名甡,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出生于浙江省萧山城厢镇。他被学者尊称为“
毛奇龄”,并与兄长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明朝时期,他曾参加反清活动,后逃亡多年才得以出面。
康熙,他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被授予检讨职位,并担任明史馆纂修官。不久后,他请假回家不再外出。他在经史和音韵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著有多部作品,包括《四诃合集》等。
《越语肯綮录》是一卷由毛奇龄撰写的作品,书中详细记载了作者家乡的方言,并将其与古代语音和解释进行了对比,发现这些方言与陆法言的韵律有许多共同之处。由于宋代
赵叔向曾有《肯綮录》一书,因此
毛奇龄以此命名自己的作品。然而,《越语肯綮录》的内容主要是地方性的俚语,不同于赵叔向的《肯綮录》更多涉及朝廷制度。尽管如此,历史上也有将类似的作品列入《小学类》的例子,因此《越语肯綮录》也被收录在此类别中。
《越语肯綮录》的书名反映了作者对
浙江省地区方言的关注。其中,“
越南语”指的是当时的浙江方言,而“肯綮”则是指筋骨结合的地方,象征着事物的关键或最重要部分。这一名称的选择是为了突出书中所记录的方言的重要性。
《越语肯綮录》作为一部研究近代汉语方言俗语词汇的重要文献,其内容丰富,对于理解
清代时期的浙江方言特点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它也是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众多方言类著作之一,与其他同类作品如《南通方言疏证》《
蜀语》《
吴下方言考》等一起,被视为此类著作中的杰出代表。
李学勤主编的《中华汉语工具书库·方言部》就收录了《越语肯綮录》在内的多种方言类著作,显示了其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