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型护卫舰
英国皇家海军新一代护卫舰
26型护卫舰(City Class,Type 26 frigate),又称为全球战斗舰、城级护卫舰,是英国皇家海军新一代护卫舰。
26型护卫舰起源于英国国防部1998年提出的“未来水面作战舰艇”(FSC)计划。2004年,由于“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的订购和“全球舰队”计划的提出,导致FSC研制计划一拖再拖。2005年3月,英国国防部重启FSC计划,后经调整提出“持久海上/对地战斗能力”计划(S2C2)。2007年初,S2C2研发团队提出高、中、低三型(C1、C2、C3)舰艇概念。2010年,英国国防部正式放弃C3舰设计,并将C1舰和C2舰需求结合为新的“全球战斗舰”。同年3月25日,英国国防部正式将FSC-C1命名为26型护卫舰。同年11月底,26型护卫舰原定的6850吨排水量被改为5400吨,后于2014年恢复至6900吨。2015年,英国将26型护卫舰的数量降至8艘。2017年7月20日,26型护卫舰正式开工建造。2023年1月,英国海军的首艘26型护卫舰“格拉斯哥”号举行下水仪式,预定于2028年前正式服役。截至2023年,除英国外,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均已选择26型护卫舰的出口型作为本国新一代护卫舰的基本平台,分别采购9艘和15艘。
26型护卫舰的主要任务包括反潜作战、为高价值舰艇提供护航、对陆纵深打击、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情报搜集、水面巡逻/监视、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26型护卫舰标准排水量约6900吨,自持力可达60天,最高航速超过26节,以15节航速航行,续航力约为7000海里;采用传统的平甲板单体舰型;动力方面采用燃气轮机/电力推进交替动力系统;搭载997型“工匠” S(E/F)波段单面旋转阵列三坐标雷达、主/被动声呐和拖曳阵列声呐等;电子战系统包括UAT Mod1电子侦察系统、雷达告警接收机、“海蚊”干扰弹发射装置等;防空武器采用6联装“海上拦截者”近程防空系统、美制MK15“密集阵”Block1B近防炮、DS-30B MK2型30毫米75倍径遥控武器站,对地攻击武器采用MK45型127毫米隐身舰炮。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皇家海军逐步淘汰战列舰、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艇,形成以驱逐舰与护卫舰为主的海上作战主力,拱卫航母执行多种作战任务。其中,护卫舰执行反舰、反潜和护航等任务并具备点防空作战能力。1982年马岛战争结束后,英国迅速对启动不久的23型导弹护卫舰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否定了原本打算建造一款廉价反潜护卫舰的想法,改为打造一型战力较强的多功能战舰。首舰1985年底开工建造,总计建造16艘。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约“欧洲90年代共同替代护卫舰”项目解散后,英国皇家海军启动下一代护卫舰项目,研发适应“后冷战时代”作战需要的新型护卫舰。在该项目框架下,英国进行了许多新概念探索与设计,逐渐走上大型化与复杂化设计道路。
26型护卫舰也被称作全球战斗舰(GCS),因以英国大城市命名又被称城级护卫舰。26型护卫舰最初计划建造8艘反潜型和5艘通用型,其初始的研制目的旨在替代日益老旧的23型和已在2011年全部退役的22型护卫舰。该舰起源于英国国防部1998年提出的“未来水面作战舰艇”(FSC)计划。该计划将FSC的需求定义为:以对地攻击为首要任务,同时兼顾通用驱逐舰的反潜与反舰能力;能够在全球任何海域航行,可适应多重威胁环境,能单独或与盟军联合执行任务。英国皇家海军为此在1998年还专门订购了“特里顿”号三体试验舰。英国皇家海军原希望FSC能在1999年底获得初始门槛准入(IGA),首舰在2012年服役,总共建造18~20艘。但直到2002年,该舰的技术细节仍然无法最终确定,其IGA节点也被推迟到2004年春。
2004年,由于英国皇家海军正式下单订购2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而且还陆续提出了发展新型两栖攻击舰、新型补给舰等在内的庞大计划,以打造新世纪的“全球舰队”,导致FSC研制计划一拖再拖。加之英国介入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消耗了大量军费,更使得英国国防部的经费捉襟见肘,2004年11月干脆暂停了FSC计划。此后,英国皇家海军只好决定对现役的23型和22型护卫舰进行延寿工程(SLEP),以保持在FSC服役之前护卫舰不致断档。
2005年3月,英国国防部重新启动了FSC计划,后又屡经调整,提出了称为“持久海上/对地战斗能力”计划(S2C2)。S2C2研发团队在总结了十多年来FSC计划不断变化的教训后,决定引入各种创新概念,并减少舰艇的全寿期成本。2007年初,S2C2研发团队提出了高、中、低三型舰艇概念,分别称为C1的“舰队反潜作战舰艇”,用于在高威胁海域执行作战任务,为舰队提供高端反潜、对陆攻击和压制敌海岸火力的能力;称为C2的“维稳作战舰艇”,其主要使命是执行小规模的、旨在维持地区稳定的作战任务,以及保护海上交通线和承担重点海域的护航任务;以及称为C3的“鸳鸯巡逻舰”,主要用于海上安全和禁运行动。
2008年7月20日,英国国防部发言人表示,皇家海军不会再继续订购45型驱逐舰,因此FSC的发展进度得以加快。2009年2月,英国国防部与BVT水面舰艇公司(2008年6月由BAS系统公司与VT造船集团合资而成)签署了一份费用评估阶段计划,为整个FSC计划周期建立成本支出模型。FSC的设计与建造工作由BVT水面舰艇公司承担(2009年1月28日,VT集团突然宣布退出BVT,因此FSC的设计与建造工作完全落到了BAE系统公司身上),计划在2011年底完成初始设计,2013年底通过英国国防部主节点,并订购第一艘FSC-C1型舰。
研制历程
2010年,英国国防部正式放弃C3舰设计,并将C1舰和C2舰需求结合为新的“全球战斗舰”,争取在2020年用新“全球战斗舰”替换23型护卫舰。这也是英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FSC计划以来首次实质性、突破性的进展,意味着英国皇家海军22型、23型护卫舰的替换计划终于开始付诸实行。英国政府作出这一要求的背景是当年英国进行的“防务评估”判断,考虑到22型将在缺乏后继者的情况下退役,英国皇家海军的水面主战舰艇编队规模将从23艘缩减到19艘,更重要的是,新锐的6艘45型驱逐舰糟糕的可靠性使得英国皇家海军实际上可进行全球部署的舰队进一步“缩水”。
2010年3月25日,英国国防部与BAE系统公司签署为期4年的射击方案评估阶段合同,正式将FSC-C1命名为26型护卫舰,这也是自FSC计划启动以来首次取得的实质性和突破性进展,意味着英国皇家海军22型、23型护卫舰的替代计划终于开始付诸实施。评估阶段分为两部分,即18个月的方案评估(AOO)和后续的详细设计阶段。据BAE系统公司FSC项目负责人介绍,26型护卫舰的研制将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多功能性、任务弹性、采购与使用的可承受性以及具备进军国际市场的可出口性。同年11月底,BAE公司突然接到英国国防部要求,提出要将原定每艘护卫舰5亿英镑的预算,降至4亿7千万左右。BAE因此将26型护卫舰原定的6850吨排水量更改为5400吨。之后,英国国防部和皇家海军经过研究后判断其他国家的先进护卫舰吨位将提升至7000吨,同时随着AIP潜艇技术开始在全球扩散,皇家海军未来面临的威胁将不断增加。2014年,BAE得以重新将26型护卫舰的设计排水量恢复至6900吨。
建造历程
2015年9月,英国国防部计算装备13艘26型护卫舰将花费115亿英镑。英国海军原本计划建造13艘26型护卫舰,但是2015年英国政府发布的《战略防务与安全评估》(SDSR)已将数量降至8艘,即格拉斯哥号、加的夫号、贝尔法斯特号、伯明翰号、谢菲尔德号、纽卡斯尔号、爱丁堡号和伦敦号(HMS Glasgow, HMS Cardiff, HMS Belfast, HMS Birmingham, HMS Sheffield, HMS Newcastle, HMS Edinburgh, and HMS London)。该评估报告表明,国防部打算另建造更具可承受性和出口潜力的通用型护卫舰来取代削减的5艘26型护卫舰。截至2016年,英国皇家海军测算8艘26型的预算已经高达80亿英镑。2016年11月,英国国防部部长迈克尔·法伦表示,26型护卫舰于2017年夏季开建,且英国BAE系统公司的高文造船厂负责建造。首舰原计划在2016年开建,但是成本及其他因素上的争议使计划推迟。而授予先期采购合同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项目的进展,比如首批3艘护卫舰先期物资采购和其他设备供应合同、BAE系统公司的演示验证阶段合同等。截至2016年11月,26型护卫舰项目已投资了19亿英镑(约23.6亿美元)。
2017年7月,英国国防部与BAE公司签订总价值37亿英镑的26型护卫舰第一阶段造舰合同。按计划,BAE公司将为英国海军建造3艘26型护卫舰。当月20日,26型护卫舰正式开工建造。英国将26型护卫舰的使命任务定义为:担负主力舰队高烈度反潜作战、对陆打击、远洋反水雷、护航、火力支援、情报搜集、巡逻监视等作战任务, 并要承担人道救援、灾难救助等非作战任务。2021年5月3日,英国皇家海军26型导弹护卫舰首舰“格拉斯哥”号舰艉段完成建造,并与已完工的舰艏段对接,使得这艘世界最大护卫舰首次以完整面貌亮相。2022年11月,英国首相苏纳克宣布,英国国防部与英国BAE公司签订一份建造5艘26型护卫舰的合同,总价值42亿英镑(1英镑约合8.4元人民币)。2023年1月,英国海军的首艘26型护卫舰“格拉斯哥”号举行了下水仪式,并将在完成舾装后开展海试,预定于2028年前正式服役。“格拉斯哥”号护卫舰长149.9米、宽20.8米、标准排水量6900吨,核心舰员编制157人。截至2023年,除英国外,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均已选择26型护卫舰的出口型作为本国新一代护卫舰的基本平台,分别采购了9艘和15艘。
基本设计
26性护卫舰的主要任务包括反潜作战、为高价值舰艇(如航母、两栖攻击舰等)提供护航、对陆纵深打击、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情报搜集、水面巡逻/监视、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
船体设计
26型护卫舰采用了传统的平甲板单体舰型,颇似23型护卫舰和45型驱逐舰的混合体,即甲板平面以下类似23型护卫舰,而甲板以上的上层建筑则类似45型驱逐舰(上层建筑几乎完全封闭,并与舰舷融合)。26型护卫舰的水线以上部分呈明显的外飘状,舰首甲板舷弧较大,干舷较高,这样有利于提高在远洋及在高海况条件下的航行性能。26型护卫舰的舷宽与德国的“梅科”D护卫舰类似,由舰首到舰尾一直持续不断地增加,由上方俯视就像一个锥形面,其优点是可提高耐波性和航行稳定性,同时还能大大增加舰尾飞行甲板面积(26型护卫舰装有现代水面舰艇普遍采用的舭龙骨)和主动式减摇鳍,以有效较小横摇,进一步提高航行稳定性。26型护卫舰继承了23型护卫舰减震降噪方面的优点,并采纳了45型驱逐舰的许多隐身措施。该型护卫舰的舰面布置非常简洁,除了向内倾斜地上层建筑和少数外露的武器系统和雷达电子设备外,几乎看不到任何凸出物。而且即使是外露武器和设备,也尽量以舷墙板和天线罩遮挡起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
26型护卫舰标准排水量约6900吨,自持力可达60天,最高航速超过26节,以15节航速航行,续航力约为7000海里。该护卫舰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作战需求进行改装。26型导弹护卫舰非常重视航空能力,其后甲板满足大型直升机起降,平时搭载“梅林”HM Mk.1反潜直升机,机库右侧有一个小型机库,用于停放垂直起降无人机。
26型护卫舰飞行甲板下方有特别设计的任务舱和舰尾舱。其中位于左侧的任务舱用于装载拖曳线列阵声呐、拖曳式反鱼雷诱饵等;舰尾舱占据了舰尾中右部,类似于登陆舰的坞舱,用于搭载硬壳充气艇和水面/水下无人驾驶运载器。为了对这些装备进行收放,舰尾设置了一大一小两个收放口,每个收放口各有左右开启的舱门,其中大收放口用于收放硬壳充气艇和无人驾驶运载器,小收放口用于收放拖曳线列阵声呐、拖曳式反鱼雷诱饵等。
动力系统
26型导弹护卫舰采用燃气轮机/电力推进交替动力系统。燃气轮机负责全速航行,电力推进系统负责低速航行。26型护卫舰采用柴电燃交替动力装置(CODLOG),包括4台MTU 20V 1000 M35B柴油发动机组(12.2MW)、1台罗尔斯·罗伊斯MT30燃气轮机(35.0MW)和2台通用电器推进电机(6.4MW)。
船电系统
26型导弹护卫舰上最重要的探测系统是英制997型“工匠” S(E/F)波段单面旋转阵列三坐标雷达,这也是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采用的主雷达。997型雷达是一种新型多功能雷达,具备对空/对海搜索、快速警戒、自动追踪、航空管制、敌我识别等功能。最大搜索距离300千米,可同时追踪800至900批次目标,具备频率捷变功能,拥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该雷达对隐身高速目标具备较强的探测能力,据称可探测到25千米外、以3倍音速飞行的网球大小的目标。舰上的其他雷达还包括导航雷达、气象分析雷达和直升机着舰引导雷达等。
水下探测方面,26型导弹护卫舰采用从退役的23型导弹护卫舰上拆下的主/被动声呐和拖曳阵列声呐,以节省成本。26型导弹护卫舰最重要的水声装备就是舰首声纳和2087型低频主/被动拖曳线列阵声纳。26型护卫舰的通信系统比较完善,包括布置在主桅中部两侧的两个大型卫星通信天线,高频和甚高频通信天线,11号、14号和16号数据链等,这些通信设备共同构成了综合式通信系统。
26型护卫舰的作战指挥系统是BAE系统公司研制的全分布式作战指挥系统,大量应用了商业可扩展技术和开放式结构,便于升级。该作战指挥系统可通过一条具有冗余功能的作战系统总线将舰上的雷达、综合式通信系统、火控、舰炮、导弹、电子战、声纳等系统以及11、14、16号数据链等相联起来,使全舰各系统之间快速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在作战中,该作战指挥系统具有同时对空、对海及对潜搜索,空中、水面、水下的战术图像显示,对空中、海上及水下目标的跟踪及威胁判断,目标指示,对舰载武器进行火力分配,电子战控制,武器火控及目标的分类、标定及识别等功能。此外,该系统还具有制订指挥方案、扩展数据链、训练和支援、协调不同军兵种和不同国家海军联合作战等功能。
26型护卫舰的电子战系统包括泰利斯公司的UAT Mod1电子侦察系统、雷达告警接收机、“海蚊”干扰弹发射装置、“天蝎座”主动式电子干扰机和Ultra电子公司的“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SSTD)。
武器系统
反潜武器
26型护卫舰的固定近程反潜武器与23型护卫舰一样,是2座双联324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BAE系统公司研制的“黄貂鱼”Mod 1反潜鱼雷。26型护卫舰的远程反潜武器是舰载直升机。英国皇家海军已确定26型护卫舰服役初期将搭载EH101HM2“默林”直升机,每艘舰上配1~2架(视作战海域的威胁程度大小)。机载反潜武器包括4枚“黄貂鱼”Mod 1反潜鱼雷(通常外挂2枚)或8~16枚MK 11 Mod 3深水炸弹。由于该型直升机航程较远,所以在距离母舰370千米的海域可进行90分钟的反潜作业;如果在距离母舰200千米以内,则可持续进行4小时左右的反潜作业。
防空武器
26型导弹护卫舰的舰桥前部和舰体舯部各有4组6联装“海上拦截者”近程防空系统,可拦截具备复杂机动能力的来袭目标。拦截弹最小射程1千米,最大射程25千米,增程型射程45千米,兼具中段和末段点防空能力。
26型护卫舰的近防武器系统包括2座美制MK15“密集阵”Block1B近防炮和2座MSI防务系统公司的DS-30B MK2型30毫米75倍径遥控武器站。2座“密集阵”Block1B分别布置在舰首垂直发射系统与舰桥之间的平台上以及舰尾无人机库上方的平台上;2座30毫米遥控武器站分别布置在舰体中部两舷侧的甲板上。
舰炮
26型导弹护卫舰的舰艏有一门MK45型127毫米隐身舰炮,可发射远程精确制导炮弹打击地面目标。
反舰武器
26型导弹护卫舰舰艏布置有3组8联装MK41垂直发射系统,预计使用研发中的Future Cruise/Anti-Ship Weapon未来巡航/反舰导弹,也可用于装填美制“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可对海岸纵深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其他武器
26型护卫舰与之前的护卫舰相比,显著不同的是装备了无人机,用于海面的探测和监视,提高该型舰的信息感知能力。同时,26型护卫舰搭载了4艘RHIB充气艇,可搭载3名特战队员,可选装机枪或榴弹发射器。此外,在水下威胁小的海域,26型护卫舰还可将舰载的EH101直升机换成CH-47重型直升机,执行运输补给任务。
性能参数
参考资料:
相关评价
26型护卫舰将成为英国海军未来水面作战舰艇的主力,将与6艘45型驱逐舰并肩战斗。它们将高度多功能化,能够履行从作战到救灾的全谱任务。(《现代舰船》吕强、焦春坤 评)
26型导弹护卫舰的服役以及澳、加两国采购,使得该舰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起步较高。其模块化设计便于换装武器和雷达电子系统等,可满足不同国家需求。另外,由于吨位大,26型导弹护卫舰可作为一些中小国家的主力舰,这些都将使其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中国国防报 评)
26型护卫舰在设计和性能上确有可圈可点之处,是一型瞄准了“全球作战”目标打造的多用途水面战舰。然而,26型护卫舰存在不少技术短板:其动力系统中使用的燃气轮机,与“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和45型驱逐舰相同,而它恰是故障频发、导致战舰不时停摆的“罪魁”;其装备的“海上拦截者”防空导弹系统,拦截弹由“阿斯拉姆”空对空格斗导弹演化而来,不仅尺寸“迷你”,最大射程也仅有25千米。计划为该型护卫舰配备、由英法联合研发的新一代反舰导弹系统,也迟迟未见踪影。(解放军报 评)
“全球战斗舰”(26型护卫舰)将是一艘能力强大、用途广泛的多任务军舰,旨在支持世界海洋任何地方的反潜战、防空和通用行动。(BAE防务公司 评)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研制历程
建造历程
基本设计
船体设计
动力系统
船电系统
武器系统
反潜武器
防空武器
舰炮
反舰武器
其他武器
性能参数
相关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