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福建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7月1日,位于
福州市。该出版社是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下属的单位,主要出版社会科学类图书。历经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停办,于1971年恢复出版活动。2009年12月30日,随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的成立,福建人民出版社实现了转企改制。福建人民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福建省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是以出版哲学社会科学读物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是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下属的综合性出版社,是全国良好出版社、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首届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1951年7月成立于福州。1985年,福建省出版总社成立时,根据专业分工的原则,以有关编辑室为基础相继成立各专业出版社。
1951年初,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决定以福建省新华书店出版科为基础,由出版科长王春生负责筹建福建人民出版社。7月1日,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成立,属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领导,社址在
福州市东大路铁门槛1号,首任社长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宣传处长高明轩兼任。初创时内设图书、《福建宣传员》《
福建画报》三个编辑组和出版组,人员6人,其出版的第一本书为陈伯达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
1954年初,福建人民出版社成立编辑部,王春生任编辑部主任,
张子固为副主任,下设政治理论、文教科技、文艺、画报、《福建宣传员》《
福建教育》等编辑组,另设办公室和经理部,人员增至30多人,其中编辑人员14人。1958年10月,中共
福建省委决定成立福建省新闻出版局,统一领导图书编辑、印刷、发行工作。1961年10月,福建省新闻出版局撤销,福建人民出版社归福建省文化局领导。1964年8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升格为正厅级单位,归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领导。
文化大革命初期,福建人民出版社的出版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1971年10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成立出版事业组,郝世文任组长,同时恢复以福建人民出版社名义出书。1973年5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出版事业组改称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出版事业局,下辖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建省新华书店和福建新华印刷厂。1975年10月,
福建省出版事业管理局成立,与福建人民出版社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983年3月,福建省出版事业管理局撤销,福建人民出版社统辖编、印、发三家,并代行原出版局出版管理职权。1985年10月,福建人民出版社改称为福建省出版总社。
从1979年至1985年,根据专业分工的原则,以原福建人民出版社有关编辑室为基础,相继成立了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福建疆少年儿童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福建美术出版社,其他各人文社科编辑室则归入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八个编辑室及福建古籍出版社编制析出,正式与
福建省出版总社分离,成为福建省出版总社下属经济独立核算、以出版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1997年,福建人民出版社搬入新建的福建出版中心大楼。2009年12月30日,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在
福州市成立,福建人民出版社成为其下属单位,同时实现转企改制。福建人民出版社改制后的名称为“福建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对外仍称“福建人民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设有多个图书编辑室和职能部门,包括政治理论、经济、文化教育、外语、文史、古籍、项目研发中心、八闽文库、闽文化全媒体中心等编辑室,以及办公室、总编室、财务部、校对科、出版经营部、发行部等职能部门。此外,出版社还曾创办并发行过对外宣传期刊《华侨世界》。现任社长为房向东,总编辑为刘亚忠。
福建人民出版社曾获得多项荣誉,包括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此外,根据中国大陆出版机构入藏品种排行榜,福建人民出版社在2023年位列第85名。
福建人民出版社始终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秉承社会责任意识和文化担当精神,形成了“我们崇尚敬业精神,专业的,创新的,我们是一个团队”的企业核心理念和“传扬文化,涵煦人生”的文化追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了特色品牌和优势板块,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一直保持上乘水准,在业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