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清秀
廖清秀
廖清秀,1927年生,新北市汐止人。1944年参加日据时代普考及格,1947年参加甄别普考、国校教员检定合格,1952年参加高考及格。曾任教员、专员、科长、兼任专门委员。
人物简介
廖清秀1950年以中文创作的〈邪恋姊夫记〉报考中国文艺协会主办的「第一届小说研究班」录取,开始了他一生的中文写作生涯。1952年11月2日以《恩仇血泪记》获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长篇小说奖。1999年5月〈第一代(上、下)〉获第五届巫永福文学奖。
至今写作五十多年,所写长、中、短、极短篇小说、散文、论评、报导文学、翻译改写日语等共约一千五百万字。年近八十仍在写作。
著作有《恩仇血泪记》、《第一代》、《不屈服者》、《狂成仔》等,译有《滚地郎》、《共犯者》等。
获奖词
战后第一代以中文写作的台湾省作家先锋五十年来创作从未间断。
以热诚的心,冷静的眼,
关照台湾历史与社会。
文章风格严谨而深趣,寓讽刺于幽默;
坚毅、刻苦、乐观、进取,是您的人生哲学,亦是您的文学主题。
文学风格
廖清秀创作文类以散文与小说为主,另有论述、杂文、翻译等。长篇《恩仇血泪记》以自身于日据时期的生活经验而写成,清楚刻画出日本殖民者的压迫,但除了对殖民者的仇恨之外,亦有人与人之间基本人性的关怀,叶石涛曾就此评论:「这使得这长篇脱离了抗日抗议小说的老旧框框,提供了由更高层面的人性来看压迫与被压迫阶级的对立中所隐藏的另一面。」其余作品写作题材均以当时的政治、社会、官场、金钱、婚姻、老与死等为背景,他用朴拙而稍带讽刺的文笔直指人生阴暗面,呈现出人生最生动的浮世绘画,充满对现实人生的警惕与嘲讽。廖清秀是台湾省新文学拓荒者之一,从日据时代开始日语创作,于1943~44年间即有近六十篇日文散文创作。光复后,成为跨越语言的一代,积极学习国语迈向中文创作,1951年参加中国文艺协会「小说研究班」,发表第一篇中文小说〈阿九与土地公〉,来年《恩仇血泪记》获得中华文艺奖长篇小说奖,为五○年代台湾作家获奖首例;1957年参与钟肇政发起之《文友通讯》;1976年曾翻译日据时期作家张文环作品《滚地郎》。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获奖词
文学风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