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撰写《石匮书》经历了明亡前和明亡后两个不同的思想发展阶段,张岱在明亡前编写《石匮书》的动机主要是为了纠正实录和私人记载的失实和阙误,为后代留下一部真实可信的明代历史。明亡后,则以强烈的民族爱国感情投注于史著。国可灭,而史不可灭,要写一部真实反映明朝兴亡的历史,流传后世。
康熙初年,著名学者谷应泰提督浙江学政,有意编修《明史纪事本末》,仰慕张岱的才学和见识,特邀张岱参与其事。张岱于是得以遍读崇祯一朝十七年的邸报及其他有关史料。协助谷应泰完成《明史纪事本末》后,张岱补写了崇祯朝的纪传,为别于前书,另称《石匮书后集》。
《石匮书》开始撰写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用27年成书,脱稿后,犹时加删改,事必求真、语必务确,五易其稿,九正其讹,稍有未核,宁缺勿书,前后历50年。包含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该书分为《本纪》《志》《世家》《列传》等部分。《志》包括天文、地理、礼乐、科目、百官、河渠、刑名、兵革、马政、盐法、漕运、艺文等诸目;《列传》则涵盖了循吏、独行、行人、儒林、文苑、妙艺、方技、隐逸、名宦、宦者、胜国遗臣、盗贼、兀良哈、朵颜三卫、朝贡各国等多个类别。
《石匮书》仿效
司马迁《
史记》史论的形式,在各表、志、
列传之前以“叙”或“总论”,在纪、传、表、志中间或结尾以“石匮书曰”的形式,褒贬历史人物,评论各种制度和举措,表彰忠烈,总结明朝兴衰治乱的原因,揭示立篇旨意,阐述书法义例,体现了“事必求真,语必务确”的特点。
邵廷采将《石匮书》与
谈迁《
国榷》并称:“明季史虽多,而心思漏脱,体裁未备,不过偶记闻见,罕有全书。惟谈迁编年,
张岱列传,两家俱有本末。”
邵廷采又说:“沉淫于有明一代纪传,名曰《石匮书》。以拟
郑思肖之铁函心史也。至于兴废存亡之际,孤臣贞士之操,未尝不感慨流连陨涕,三致意也。”
温瑞临《
南疆逸史》亦称:两家体裁较他稗史独完具,而(张)岱、(谈)迁于君臣朋友之间,天性笃至,其著书也征实覆核,不矜奇门,文以作者自居,故儒林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