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质公园
位于香港西贡园区的公园
香港地质公园位于中国新界东部,面积4000公顷,于2009年11月3日开幕。香港特区政府会在现有《郊野公园条例》及《海岸公园条例》的机制下设立香港地质公园。
基本简介
香港地质公园计划中的大部份的地方已由现有的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所覆盖。未被覆盖的主要为东南部的岛屿,包括横洲、火石洲、沙塘口山和果洲群岛。渔农自然护理署将会把这些地方列入特别地区,以作保护。行政长官曾荫权于2009年10月14日的施政报告中指中国国土资源部已经批准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其后公园于2009年11月3日开幕。
由于设立地质公园的目的是教育,提高普罗大众对于地质的认知,所以景点都设于比较容易到达的地点。地质公园不是另一个主题公园,所以不会有大型建设。但现有位于北潭涌的游客中心将于2010年初翻新以介绍西贡区火山形成的历史及区内的六方柱石群,而蕉坑的游客中心亦将会在2010年初完成扩建为以介绍香港地质公园为主。
园区景点
在初步的计划中,公园划分为两个园区,分别为西贡园区和新界东北园区。每个园区有四个景点,即共八个景点。香港地质公园面积约有50平方公里,分为新界东北沉积岩及西贡火山岩两个园区,前者位于新界东北部赤门海峡东平洲一带,后者位于西贡万宜水库至果洲群岛一带。每个园区分别设立4个景区,当中西贡火山岩园区的景区包括桥嘴洲、粮船湾、果洲群岛及瓮缸群岛,4个景区分别展露香港特别行政区在1.4亿年前最后一次火山爆发后而产生的火山岩、侵入岩和罕见的酸性的六角岩柱。这些六角岩柱一字排开,平均直径1.2米,高度超过100米,构成一幅独特天然的景象。
西贡园区
西贡园区的特色为六角形岩柱群和海岸侵蚀地貌。这些六角形的岩柱群是现时所知世界上面积和体积最大的,积类为凝灰岩,由酸性火山灰构成。岩柱体积粗大,直径平均达1.2米。与之相比,北爱尔兰着名的世界遗产巨人堤道六角形岩柱,岩石直径只得0.5米。岩柱群北起万宜水库东坝,西至果洲群岛,面积150平方公里。岩柱群大部份位于海底,但估计暴露于海岸的数量约有20万条。西贡园区的四个景点为粮船湾、桥咀洲、果洲群岛和由横洲火石洲和沙塘口山组成的地区。
新界东北园区
新界东北园区的特色为变化多端的地质地貌,以及极高的地质多样性。新界东北园区的四个景点为东平洲印洲塘、赤门及赤洲。
历史
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世界地质公园计划书最先由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协会联同三位内地地质学家发表,2005年开始,由民主建港协进联盟和马鞍山民康促进会主办的倡建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委员会着手研究香港设立地质公园的可行性,并开始相关的具体规划方桉。其后,他们前往南京市武汉市等地,拜访了内地多位地质专家和学者,考察相关的研究机构,并于2007年6月出版了《倡建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建议书》,同时亦交与香港特区政府考虑。建议初步以“一个中心,三个景区”构成香港地质公园。其中“一个中心”为概念之中心区是马鞍山市海滨区,包括白石陆、马鞍山公园、马鞍山海滨长廊、乌溪沙青年新村;“三个景区”分别为:一、马鞍山矿场遗址;二、西贡万宜水库至果洲群岛一带和三、新界东北部赤门海峡东平洲印洲塘一带。同年,立法会动议设立世界地质公园,经讨论后获得通过。
2008年10月15日,时任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宣布考虑设立地质公园,发展特殊地貌及岩石群,成可供观赏的自然景点。2008年12月,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协会和特区政府达成初步共识,将地质公园划分为两个园区、共八个景点。原本公园共有十个景点,但后来考虑到交通和路线上的方便程度后,把马屎洲和由滘西洲南部和铃儿花洲组成的地区(最初为牛尾洲)从计划中移除。渔农自然护理署将于2009年9月先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列为国家地质公园,再于2010年向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为世界地质公园。由于世界地质公园要达到138个标准,包括开发路线、出版书籍等,估计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申报的配套工作。
2009年2月中,香港地质公园专责小组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
推广部署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等官员2009年11月3日主持开幕仪式,宣布香港地质公园荣登“国家级”,也是中国第18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曾荫权在致辞时表示,很高兴能够见证香港特别行政区诞生国家级地质公园,地质公园日后会肩负保护地质资源、普及地质知识及开展旅游的三项任务。为推广及宣传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并普及地质知识,渔护署署长黄志光表示,渔护署按深浅程度,设计一套分为5个级别的导赏系统,包括编制不同的地质公园考察指南,向市民介绍地质知识。渔护署同时改建小米蕉坑狮子会自然教育中心郊野馆成为游客中心,并在地质公园每个景区设立介绍板及安全指引。
渔护署在地质公园增设3条地质步道,包括蕉坑岩石步道、桥嘴岛地质步道及万宜地质步道,并于下月起至2010年3月期间的每个星期日及公众假期,提供免费的导赏团,向市民介绍地质公园的生态及地貌等知识。渔护署也为中、小学生在西贡蕉坑的狮子会自然教育中心,举办岩石学堂活动,并会推出一系列以地质保育为题的巡回展览、讲座及工作坊,以加强学生的地质保育意识。黄志光说,渔护署已成立专责小组,增聘20名员工管理及宣传香港地质公园。在对外宣传方面,黄志光表示,渔护署已与内地温州市雁荡山国家地质公园、日本糸鱼川市世界地质公园、英国里维耶拉世界地质公园及澳洲卡纳文卡世界地质公园,建立姐妹公园合作关系,并与旅发局合作,向海外游客推广地质旅游,以令更多市民和游客可以共享天然瑰宝。
渔护署高级地质公园署方预计会在2010年中,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成为世界级地质公园,当中需动用逾100万元,加强对地质公园的管理、保育及推广工作。目前香港特别行政区市民对地质的认知仍未普及,认为特区政府需加强工夫推广。
香港地质公园是世上的奇景之一,具有很大的旅游发展潜力,并可令香港旅游景点更多元化,提高整体香港旅游城市的地位。不过他认为,世界地质公园位置偏僻,港府需先改善交通配套及旅游设施,如设立小吃店、洗手间等,以方便游客前来。他续指出,根据海外经验,地质公园会设立游客上限,以避免破坏公园的环境及生态,建议港府仿效。
特色
香港国家地质公园包括西贡火山岩、新界东北沉积岩等两个园区,共有8个景区,公园占地49.85公顷。
新界东北沉积岩园区有“东平洲”“印洲塘”“赤门”“赤洲-黄竹角咀”等4个景区,裸露在地面上的沉积岩,记录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沧海桑田的地质历史。西贡火山岩园区也有4个景区,如“粮船湾”“瓮缸群岛”“果洲群岛”“桥咀洲”,发育有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大规模酸性火山岩柱。而万宜水库一带是热门的观石胜地,也是香港最奇特景观的所在之处。这些奇特的火山岩整齐有致地竖立在水滨,巨大的石柱由不同的多角形节理组成,其中以六角形节理岩柱最为典型。
沿着大坝旁边的万宜地质步道向坝底行走,路边的悬崖石壁都是粗大的多角形岩柱,条条向上直立着,坚硬无比。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一片高达几十米、浅红黄色的岩石陡崖,其巨大的六角形节理岩柱的弯曲细节一览无余,石柱的剖面呈S形状,一条条扭曲排列着,就像一本本待翻的书册。
据说,它们的历史可追溯到1.4亿年前,当时的西贡地区有一座巨大的活火山,不时地猛烈喷发,炽热的熔岩伴随着火山灰喷涌出来,逐渐覆盖地表,形成火山熔岩层。熔岩层在冷却的过程中,在表面形成六角形裂缝,熔岩物质沿裂缝向下垂直收缩,最后形成了六角形柱状形态。这些S形状的六方岩柱,是熔岩在逐渐冷却凝固的过程中,重力下压造成弯曲,从而出现了这样的独特形态。这些地质奇观称得上是是火山岩柱形成过程的活标本。园内六方柱分布范围非常大,平均直径1.2米,有的直径甚至超过3米,在高厦上,有地方的六方柱高度甚甚至超过100米,十分壮观。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园区景点
历史
推广部署
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