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楤木
台湾楤木
台湾楤木(学名:楤木属 bipinnata Blanco),又名白刺葱、白楤木、白葱木,是五加科楤木属的植物。目前,台湾楤木尚未被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台湾楤木为灌木,有刺;小枝灰褐色,有V形叶痕和刺;刺基部下延,扁平,长约6毫米,在基部的长10-12毫米。叶大,二回羽状复叶,长达65厘米或更长,羽片轴基部有小叶1对;羽片有小叶5-11;小叶片纸质,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7-11厘米,宽3.5-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长尾𫛭尖,基部圆形至心形,侧生小叶片基部歪斜,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两面均无毛,边缘波状或有波状尖齿,侧脉约8对,两面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3-10毫米,顶生者长至5厘米。圆锥花序大;分枝指状排列,长约30厘米,密生褐色柔毛;二级分枝总状排列,顶端单生1个伞形花序,其下有1-3个总状排列的小伞形花序;伞形花序直径1.5厘米,有花多数或少数;总花梗长至3厘米,有棕色粗毛;苞片膜质,披针形,长约3毫米;花梗长约5毫米,密生棕色粗毛;小苞片披针形,长约1毫米;萼无毛,长约1.2毫米,边缘有5个三角形小齿;花瓣5,长卵形,长约1.5毫米;雄蕊5;子房5室;花柱5,离生。果实球形,有5稜,直径约2毫米。
分布范围
台湾楤木产于中国台湾(阿里山)。菲律宾日本冲绳县)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00米至2,100米的地区,常生于干燥地上。
栽培技术
精细整地
栽种前10-15天,深翻田地,耕作层深30-35cm,晒垡碎土并作垄()。垄栽:垄面宽40cm,沟宽30cm,每垄种一行,株距25cm。畦栽:畦面宽1m,沟宽30cm,畦面上种3行,行距50cm,株距25cm。
适时栽种
1-2月楤木萌发新芽前,挖取野生楤木作种苗,或于3-4月采挖野生楤木根部萌发的小苗作种苗。栽种时在垄(畦)面开沟或挖穴均可,将种苗根部埋入士中压实表土,并使新芽外露。种苗栽好后及时灌溉,垄(畦)面上覆盖草帘保湿,以促进根系发育。待种苗有新根长出,茎枝顶端萌发新芽或小苗有心叶长出时,拆去草帘进行正常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
楤木耐肥性差,种苗栽种时田间不能用有机肥作底肥,以免烧根死苗。种苗活稳后15-20天可在垄(畦)面上开沟施腐熟有机厩肥作底肥,每亩3000-4000kg。楤木幼芽长到2-5cm时,及时以氮、磷、钾复合肥作追肥,每亩45-50kg。施肥后均应及时灌水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
田间管理
楤木茎杆上布满皮刺,当植株长到1-1.5m高,垄(畦)面封行时及时剪除垄(畦)间横向生长的枝条,保持植株向上生长,控制株高在2-3m以内,以利采割芽包。楤木栽种后能持续收获10-15年至老株茎杆枯死。对田间杂草的防治,可在垄(畦)面楤木植株基部每年覆盖一层稻草或麦秸进行免耕防治。楤木抗病性较强,很少有病害发生;虫害则以蚜虫危害3-5月茎秆顶端的嫩芽为主,可采用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为适应无公害蔬菜的需求,应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及时采收
楤木栽种后2-3年主茎横径达4-5m,茎杆顶端萌发粗壮肥嫩的芽包。当芽包外层包片紧抱基部,尖端出版社微开口时,即可用刀片割下芽包供应市场。
大棚或温室栽种楤木应根据棚高控制植株高度。夏季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2℃,当超过32℃时则不利于楤木的生长,温度达35℃以上则会造成死苗现象。栽种时大多采用垄作,以利增强植株间通透性,提高楤木对棚内水、温、气、肥的有效利用。大棚或温室内因气温高、湿度大,春季楤木芽包萌发时间较露地早10-15天。第一次芽包采收后及时施肥灌溉能有效地促进第二次芽包的萌发,实践证明大棚或温室内楤木栽种能做到一年四季均有芽包采收,而露地栽种每年仅能采收2-3次芽包。大棚或温室栽种楤木,可用地膜、稻草、麦秸覆盖垄面防治杂草,亦可用果尔、恶草灵等除草剂防除。虫害防治可在密闭大棚或温室条件下用乐果乳油500倍液熏蒸。
在山坡台地、果园田埂外侧行状或带状密植。株距10-15 cm,行距20-25 cm,种植行数依田埂宽度而定。为防止楤木植株生长过高影响田间或果园内作物的生长,当楤木长到1-1.5m时,及时打顶控制植株生长。田埂栽种楤木可采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只须适时割除向田块或果园内生长的枝条。生物围篱式矮化密植楤木不仅能美化田园生态环境,而且楤木发达的根系能加固田(园)埂土壤,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同时楤木茎杆因布满皮刺能起到围篱作用,防止畜禽对篱内农作物的危害。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栽培技术
精细整地
适时栽种
肥水管理
田间管理
及时采收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