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桌”即是“办一桌菜宴客”的意思,是台湾和
闽南地区传统的宴客方式,广泛应用于婚丧喜庆、新居入、弥月庆生等各种庆典活动。
在闽南(
泉州市、
漳州市、
厦门市、
莆田市、
龙岩市)和
台湾文化中,“办桌”的特色就是丰盛大方,通常为一桌至少十二道菜色,内容包括凉菜、热菜、
汤品、甜点。饭后主人还会殷勤地招呼打包带剩余的菜肴,让没有到场的人分享余肴,凸显十足的宴客诚意,也充满浓浓的人情味。在台湾中南部和闽南地区,家里有结婚做寿等红白喜事,台湾人很少去饭店宴客,而是通常会在家门口“办桌”。受到闽台文化的影响,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
新界,沙田也流行。在香港叫做"到围"。
办桌通常是在马路边搭棚架、寺庙广场、学校操场或地方民众活动中心作为场地,现场搭起炉灶与备菜的桌台,现场烹煮食物,之后上桌,在指定时间内让受邀参与者共同享用。传统办桌有许多古老礼俗的禁忌与规定需要遵循,包括菜式选择,上菜顺序,以及座位安排等。在台湾还有另一种相似的活动称为“
流水席”,两者差异在流水席没有限定入座位置、人数或开桌时间,来了就可以享用,吃完就离开,这种形式的办桌通常与宫庙活动有关。
在办桌活动中,由总铺师负责决定与主导整个
宴会的菜式与流程。在总铺师之下,是一般的厨师,通常是跟在总铺师身边的学徒。在专业的厨师之外,还有一些来帮忙切菜、洗碗、上菜、打扫的临时帮佣,台湾南部称水脚,北部则称小工,或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