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
营口市人。生于1956年10月。副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篮球国家二级裁判员;田径国家二级裁判员;棒、垒球国家二级裁判员。任职于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体育部。现为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
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在职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学(体育行为学)。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1978年2月考入
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1982年1月毕业,获体育学
学士。1995年,被
山东省教委评为“山东省优秀青年体育教师”;论文“对运动行为中负激励因素分析”获第五次山东省
威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三等奖;论文“WTO与我国运动员发展的国际化”获第六次山东省威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毕业后分配至
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体育部从事体育教学工作。1984年参加北京外国语学院
法语函授学习,1986年12月获得法语单科结业证书。1985年9月考入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首届全国助教进修班”,在
黄柏龄教授指导下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1988年8月调入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体育部。
个人作品
著作及教材
主要成就
研究成果
体育行为学研究成果较多,并得到体育界同行的认同,其中论文“从人类行为学角度对运动不足的行为研究”《香港源田体育学院学报》及“运动场‘小概率事件’解读“《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均用英文发表,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开始与国际体育同行进行交流。自任教以来,已发表论文30余篇,著作4部。
科研论文
主要有;
1、《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浅谈》《
渭南师专学报》1987,2
2、《对体育教师语言修养的探讨》(《第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1987,12。荣誉证书
3,《体育运动中的“非言辞沟通”和“传达”》,《山东高校体育》,1989,7。
三等奖4,《行为科学与体育教学》,《
山东大学学报》,1992,2
6,《谈‘行为语言“在体育运动中的功能”》《渭南师院学报》,1995,1
7,《运动员行为语言的特点和沟通训练》,《现代技能开发》,1995,6
8,《攻击行为与攻击力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形式》,《现代技能开发》,1995,8
9,《体育教学与语言修养关系研究》,《现代技能开发》,1995,8
10,《体育锻炼过程中毛细血管壁物质交换的理论研究》,《论文集》,1996,2
11,《高校体育科研管理初探》,《
山东体育科技》,1996,1
12,《从人类行为学角度谈运动行为异化与恶化》,《山东体育科技》,1996,6
13,《运动行为表现特点管窥》,《山东体育科技》,1999,1
14,《以行为学理论试析运动场时间特征》,《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
15,《对体育教学与语言修养关系的探讨》,《
中国学校体育》,1998,5
16,《以行为学理论谈运动场行为盲点》,《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3
17,《运动行为表现的个体与群体特点》,《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6
18,《运动场“法官”行为剖析》,《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5
19,《激励因素在运动场的运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0,2
20,《交际舞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现代康复》,2000,3
21,《从竞赛规则的修改谈我国体育的发展》,《
体育文化导刊》,2000,5
22,《从人类行为学角度对运动不足的行为研究》,《香港源田体育学院学报》,2000,3
23,《对运动行为中负激励因素的分析》,《
山东体育科技》,2000,1
24,《对运动场行为干扰的思考》,《
文史哲》,2000,6
25,《运动场“小概率事件”解读》,《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4
26,《运动行为的新视角——大体育观》,《体育文史》,2001,5
27,《WTO与我国运动员发展的国际化》,《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6
28,《对WTO与中国体育国际化发展的探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
29,《对体育消费增长的可行性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
30,《威海“野球”史考》,《
体育文化导刊》,2003,1
31,《城市体育弱势群体的行为状况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2003,5
科研项目
对我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