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渔夫
皮埃尔·洛蒂创作长篇小说
《冰岛渔夫》是法国作家皮埃尔·洛蒂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86年。小说的主人公是布列塔尼的两对恋人:扬恩和梅维尔以及西尔维斯特和扬恩的妹妹。他们都是一些穷苦的渔民,都是善良、纯朴、健美、能干,并带有几分稚气的青年。西尔维斯特应征入伍,在战场上受伤后死去。扬恩与梅维尔虽然经过波折后成为眷属,但结婚后仅6天杨恩即出海捕鱼,不幸葬身海底。洛蒂在书中描写了大海的无情,普通人的不幸,使作品充满了鲜明的人道主义精神。
作品简介
小说写布列尼亚北部地区一个勤劳勇敢的航海民族,世代靠渔业为生。在“玛丽号”船上,一群健壮魁梧的汉子,在闻到盐水味的阴暗船舱里喝酒闲聊。他们长期处在北冰洋的冰冷水中,与世隔绝。其中,个宽肩膀叫扬恩的汉子,向大家表示,他在近期内将和大海结婚。在冰岛渔夫的家乡,有位年轻姑娘,叫歌特,正在代70多岁的伊芙娜老奶奶写信。歌特回忆起与扬恩相识的情景:他们同被指定作一对傧相,婚礼后,扬恩悄悄对她表示了爱慕之情。这是她生命中唯一愉快的决定命运的夜晚。可是,以后他再也没找过她,直到他动身去冰岛前,竟没来和她道别。纯洁而忠诚的歌特,经过长时间曲折而痛苦的期待,终于在两年后的一天,得到了扬恩的爱,一对恋人举行了婚礼。但两人只做了6天幸福的夫妻,扬恩就又出发了。歌特在焦虑与期待中度过了春天和夏天,好不容易盼来了那个喧闹快活的秋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每天到埠头去等候。渔船一只只返航,只是不见扬恩船只到来。时光一天天过去,歌特每天从早到晚地坐奋高崖上眺望,她不吃不喝地期待着。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在大海上一声猛烈的巨响中,扬恩和大举海行了婚礼。
作者简介
皮埃尔·洛蒂,原名路易·马里·于里安·维欧,1850年出生于法国西部罗什福尔卡。他从小迷恋大海,梦想当水手周游世界,进入了海军军官学校学习三年后,他开始了长边42年之久的海上职业。1872年,他来到了塔希提岛,当地的女王给他取了“洛蒂”的绰号(洛蒂是一种热带花卉的名称)。1876年起,他就开始使用“洛蒂”作为笔名进行写作。
创作背景
这部小说的题材,取自法国布列塔尼北部地区的渔民生活。1877年至1878年间,洛蒂和一个高大强壮、身手矫健的水兵皮埃尔·勒柯尔结下了亲密的友谊,这个来自布列塔尼的渔民出身的水手,后来成为小说《我的兄弟伊弗》中的主人公和《冰岛渔夫》中扬恩的原型。正是在他身上,洛蒂认识了世世代代靠渔业为生的“冰岛人”。这个勤劳勇敢的航海民族,每年要在冰岛海面度过漫长的春季和夏季,直到秋天才返回家园。这项艰苦而危险的职业,不知葬送了多少生命。对这场人与海的无止无休的较量,洛蒂作为一个海员,自然有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于是由此产生了《冰岛渔夫》。
角色介绍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扬恩和歌特的爱情故事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线,也是文本中着墨最多的部分,作者通过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来表现被命运嘲弄的人们。他们本该是最合适的一对——健壮勇敢的渔夫,美丽温婉的女人。可是他们的故事却像他们的先辈一样,自始至终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伤,哪怕恋爱的甜蜜和婚礼的一抹亮色都被周围的气氛冲淡。
故事开始的时候,扬恩就和他的伙伴西尔维斯特说,他终归有一天是要结婚的,但结婚的对象不是家乡的任何姑娘,而是大海。这段对话的出现似乎就在暗示着些什么,而这种和大海的“誓言”使他和歌特的爱情多了一份忧郁,哪怕是在热恋中这段恋情也带有某种特别的甚至几乎是阴郁的成分。从一见钟情到两人的婚姻,再到扬恩所乘坐的莱奥波娜号一去不回,故事环环相扣,直至结尾到达悲剧的顶点。享受过六天婚姻甜蜜的歌特在一直等待,似乎有一种“等待戈多”的绝望,而扬恩再也没有回来,他在八月的一个夜晚和海举行了婚礼。这种首尾相应的结构使宿命论表现的淋漓尽致。人们不管怎样努力抗争总是无法逃离冥冥注定的命运。洛蒂在描写歌特和扬恩的故事中,将爱情的美好和死亡的降临紧紧联系在一起,最后,死亡战胜了爱情。大海夺去了扬恩的生命,在洛蒂看来这是一种人类无法控制的神秘力量所造成的。这是贯穿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悲观主义认识以及那种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
艺术特色
在这部小说里,海作为自然力的代表,始终凌驾在人类之上,主宰着人类的命运。对于贫瘠荒凉的布列塔尼沿海地带的渔民,海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条件,又是吞噬他们生命的无情深渊。在这个地区,从来没有谈情说爱的春天和欢乐活跃的夏天,整个春季和夏季都在焦虑中度过,直到秋季来临,渔船冰岛返航。然而在冬日的欢聚中,连快乐也是沉重不安的,始终笼罩着一片死亡的阴影。
被海吞噬了全部子孙的莫昂一家,最后只剩下一个孤苦伶仃的老祖母,在七十余岁的高龄还不得不靠自己的双手谋生。命运是这样无情,以致没有必要再怨天尤人,人们默默地接受自己的命运,默默地承受一切痛苦;当老奶奶接到最后一个孙儿的死讯时,作者不是首先写她的悲哀、她的眼泪,而是她的麻木:一时间她似乎什么也没明白过来,她已失去了那么多亲人,她甚至把这次死讯和以前的许多次混淆了。
全书着墨最多的人物歌特,作者似乎有意要通过她的遭遇,把受命运播弄的人类的不幸在更深的意义上揭示出来。这个纯洁而忠诚的少女,经过那么长时间曲折而痛苦的期待,绝望得几乎要死去,终于云开雾散,扬恩承认爱她了,然而两个人只度过了六天幸福的新婚时光,扬恩出海就再也没有回来。
歌特的凄惨遭遇,把全书的悲剧气氛推向了顶点,使读者不能不为海的威力所震慑,为冰岛渔民的不幸命运深深叹息。塑造人物也许并非洛蒂之所长,而歌特应当说是他笔下动人的形象之一。虽然整个说来还欠丰满,但感情刻画细腻,不能不唤起读者的关注与同情。除歌特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都是些受教育不多的渔民,作者以同情和善意的态度描写他们,但只能算是些粗线条的草图:粗野、强壮、勇敢、淳朴,偶尔喝醉酒,在酒店里唱些俚俗的小调。包括主要人物扬恩和西尔维斯特在内,形象都有点单薄。
作品评价
人民美术出版社党委书记、副社长汪家明难忘的书与人》:人物描写虽然细致,渔乡风情也算奇异,但小说的主角,其实是海。所有的一切都与海有关。作者一写到海,笔下就如有精灵游走,挥洒自如,充满不容置疑的细节。
文学影响
《冰岛渔夫》被认为是皮埃尔·洛蒂所有作品中最受欢迎和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文学评论家埃德蒙·戈斯对此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洛蒂的写作风格结合了法国现实主义学派的特点和一种文学印象主义,他的作品中散发出一种无处不在的诗意芬芳,使法国文学理想摆脱了自然主义学派沉重而压抑的枷锁。洛蒂使用简单的词汇,但这些词语在他的笔下具有特别的价值,唤起了深深地在我们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感觉。他的人物是谦卑和简单的劳动阶层,事件是日常普通的事务,涉及爱情和分离的主题。
洛蒂最大的优势在于对自然的描绘,尤其是海,将其置于中心舞台。他以极端简洁的方式写作,不反对使用模糊和不确定的表达。然而,哥特耶和维克多·雨果的语言的丰富和精确性未能赋予他们的风景以洛蒂作品中所具有的引人注目的魅力和强烈的生命力。在洛蒂的作品中,自然成为戏剧的主导形象,我们的感受必然在这个自然的出现面前被唤醒,它像古代命运一样盲目、不可接近和无所不能。
改编
该小说被改编为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它被路易斯·蒂尔塞林改编为舞台剧,并由盖·罗帕茨作曲。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马克斯于1929年创作了一部为大型管弦乐队而写的30分钟交响诗《北国狂想曲》,也是基于同一小说。此外,该小说被拍摄成电影三次,尤其是1959年由法国导演皮埃尔·舒恩多尔费尔执导的版本。它还被引用和作为2015年电影《Lichtes Meer》的灵感来源。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角色介绍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艺术特色
作品评价
文学影响
改编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