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山观音寺前身为1801年,
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由
福建省晋江县安海龙山寺分灵而来的大妈、二妈、三妈神像,由大坪顶地区(五湖、五坑、龟山)地方人士恭迎回台并轮流奉祀。1939年,台湾正值日据时代,在
日本政府同意下,由地方仕绅黄永茂等人捐献土地,完成一日本式的寺庙,并取
芦竹区的「竹」、
林口区的「林」、
龟山乡的「山」三个字,命名为「竹林山寺」。1946年,因台湾光复,信徒遂提议改建为中国式的寺庙,新庙于1949年完成,并更名为竹林山观音寺。
位于林口区竹林路的竹林观音寺,兴建于1939年,是座极具规模的古刹,在寺内主奉的是千手观世音菩萨,寺殿富丽堂皇,香火鼎盛,是当地民众的信仰中心,亦是北部三大著名唱戏地点之一,尤其每年农历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
圣诞节,更是热闹非凡;在寺前方有座林口公园,其设计深具江南庭园风味,画舫式的凉亭、假山、流水及小桥,更将公园点缀得古色古香。
该寺目前为地方信仰中心,由林口、新庄、
泰山、桃园、南等二十处地方人士轮流奉祀。庙内除
主神千手观音菩萨以外,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陪祀两旁,正殿东西则塑有关帝圣君、天上圣母等神像。庙前有占地约两万坪(约66000
平方米)的中式庭园,供游人休憩,由于园中种植樱花,春天常涌入赏樱人潮。1990年,因
庙宇老旧,决定原址重建,预计2010年完成。
观世音菩,萨
唐朝之前译为「观世音」,依修音声法门而成道,达到耳根圆通,能倾听万法之声。因此称为「观世音」。到了
天宝唐三藏,将观世音翻为「观自在」,就是指修证成功的行者,能透彻万法根源,看透所有存在本来面目,十方世界自由来往,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无不自在,故称「观自在」。也就是真正获得
禅定,获得自由自在的人,因此观世音菩萨,得道之后,解脱生老病死的困宥,为
宇宙万法之王,超越任何时空,永恒存在十方三世,达到真正「
观世音」境界。
观世音菩萨不但遍布十方世界,永恒存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劫数,并且以大慈大悲的心愿,永不休止的为轮回中的苦恼众生,救苦救难,无一缺漏。只要世界上任何遇难的生命呼唤他,必定寻声救助灾厄。因此观世音菩萨除了帮助释迦牟尼弘扬佛法之外,也辅佐
接引佛教主,救助众生。
竹林山观音寺外观建筑古色古香,本彬、石刻、不论鸟兽虫鱼、人物花卉、镂得十分精致典雅,汇集了台湾当地的传统建筑特色,雕刻石柱的对联、书法苍劲雄迈,都出自名家手笔,让人感觉气势十足;此外前后庭园的设计也十分雅致,各种花草树木在各个季节争奇斗艳,好不热闹,特别是樱花的景色让民众在春天时能大饱眼福,而杜鹃花也不遑多让,造成竹林山观音是繁花斗艳的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