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原道造(たちはら みちぞう)(1914—1939),
日本昭和初期的诗人及建筑师,1914年7月30日出生,1939年3月29日因
肺结核去世,享年24岁。
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其诗歌创作受到
三好达治等人的影响,擅长十四行诗,作品风格多为田园和忧郁。道造的诗歌语言纤细微妙,具有音乐性,展现了口语自由诗的可能性,多表现年轻人青春期的孤寂心理,深受读者喜爱。主要诗集包括《寄萱草》(1937)、《破晓与黄昏的歌》(1937)、《献给死去的美人》等。他的法名为温恭院紫云道范清信士(Onkyōin Shiundō Norikiyo Shinshi)。
早在幼儿时期,立原道造就展示出了对绘画的极大兴趣,其老师们也已开始视其为神童。1927年,立原道造进入盛冈第三高中,加入了绘画小组。在那儿他学会了通过利用蜡笔绘制粉蜡画。他也加入了杂志社,那里教会他如何投稿并出版。1929年,《校友公报》上印出了立原道造的11首短歌(31
音节字的
日本诗体),以及一些他在学生展览中获得银牌的绘画作品。
立原道造经过了五年的
高中生涯考验后,直接进入了学院选择学习科学。因为必须学习
英语,他加入了文学社,其诗歌作品亦由短歌转换到了自由诗体。同时,他也开始阅读
德国诗人Rilke 与
法国诗人Valéry 和 Baudelaire的作品。
1934年,立原道造从第一学院毕业,进入
东京大学花三年世间主修了
建筑学课程。在大学里,他凭借最佳工程或设计连续三年赢得年度大学生建筑学奖,并且应邀向五份不同的文学学报投稿。毕业后, 他被岸田日出刀建筑研究所聘用;然而, 他不喜欢这种感觉封闭、创造力被束缚、与观念被控制的工作。
从1938年3月开始,立原道造愈来愈感到疲劳和闷压感。同时他发现自己的睡眠愈来愈频繁,并且常常感到阴热。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决定去北部的
本州岛和
长崎市进行一次长途旅行。1938年12月,立原道造到达长崎,并且向医院承认自己开始大量咳血。医生建议他不要间断修养,他回到
东京;然而,
肺结核已经开始影响其他的生命器官了。他住进了东京的一个疗养院。1939年3月29日,立原道造因病去世。
立原道造的诗歌世界充满自然意象,如鸟、云、花、草、山、天空、树木和风,这些传统元素在他的作品中频繁出现。他的诗歌充满了诗意的冲动,常被贴上“多愁善感”的标签。道造在作品中公开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现出真实而纯净的情感。尽管是东京市民,他在作品中很少提及现代城市场景,更倾向于描述自然界而非矿物界,将火车视为逃离建筑办公室困境的交通工具。他努力寻找一种方法,让城市诗人能够扎根于传统习俗,同时保持“现代”。读他的诗,仿佛置身于清新宜人的高原,感受到爱的喜悦和人生的烦恼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