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古城
国家4A级景区
韩城古城,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始建于隋唐,金大定四年(1164)土筑城墙,明崇祯十三年(1640),由本市人当朝宰相薛国观奏朝廷批准,倡议地方官员、绅士捐资改土城墙为砖城墙。其南临居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山水环抱。古城内格局保护完好,是全国六个保护较好的明清古城之一。
韩城古城南北长达千米,东西800余米,占地面积约0.79平方公里,古城内由文庙,九郎庙,北营庙,东营庙,庆善寺,秀桥,城隍庙,县衙,状元府,闯王行宫,金城老街,名人故居,民居四合院等众多历史古迹及人文景观。
唐武德八年(625年)设韩城县治始,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城内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及一大批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和店铺,建有县署、谯楼、尊经阁、龙门书院、城隍庙、庆善寺、五楼五营、园觉寺、乐楼以及大小庙宇数十座。琉璃彩饰,金碧辉煌,重檐叠屋,结构严谨。
建筑特色
韩城古城,城池始建于隋唐,金大定四年(1164)土筑城墙,明崇祯十三年(1640),由本市人当朝宰相薛国观奏朝廷批准,倡议地方官员、绅士捐资改土城墙为砖城墙。城四门门楼额东日“东带黄河”,西日“梁奕西襟”,南日“溥彼韩城”,北日“龙门胜地”。为了保护古城,市政府于80年代初作出决策,保护古城区,另建新市区,使古街区保护完好。
古城街区,南北贯通的大街为主街道,呈龙形,长达千米,略有弯曲,如同龙身横卧;古城北边步步登高的园觉寺顶端金朝宝塔如龙头昂扬,南端的古石桥如龙尾摆动。龙形主街两翼及东西南北四关,有纵横交错,曲直有序,四通八达的大小巷道72条。
古城区共有房屋5200多栋,其中有文物建筑和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店铺及民居770多栋。主街道沿街两侧为明清建筑的古式店铺,多为两层楼房,上库下店,前门面后住宅,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坡屋顶,是典型的北方古城风貌。古城四合院民居整片集中保护较完好的有张巷、高家巷、泊子巷、南营庙巷、湾湾巷等。街区保护的古建筑13处70多栋,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特别是孔子庙城隍庙,东营庙连为一片,长达700多米,是古城一大特色。
韩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武德八年(625年)设韩城市县治始,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城内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及一大批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和店铺,建有县署、谯楼、尊经阁、龙门书院、城隍庙、庆善寺、五楼五营、园觉寺、乐楼以及大小庙宇数十座。琉璃彩饰,金碧辉煌,重檐叠屋,结构严谨。
建设背景
古城现状
韩城老城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全国范围保存完整的古城之一。保留着唐,宋,元,明,清五代建筑。其中有16处元代建筑。韩城的“元建”是全国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
杨坚开皇18年(公元598)改夏阳为韩城。韩城的正式名称从此开始。隋炀帝大业11年,开始筑土城。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游韩城时就作有《夏日登韩城门楼序》。
金大定三年(公元1173年)修建了六级八角宝塔,现在是古城的标志,所以又把古城称作金城。
古城南临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原,山环水抱,就是在风水家看来,也是一块宝地。这块宝地到了清代,又有了发展。现在古城有一条贯通南北的明清商业大街,全长近千米,此街也是古城的一条中轴线,把古城分为两部分,东部为文化活动中心,有孔子庙城隍庙、九廊庙等,西部为政治活动中心,现存有县衙大堂、龙门书院、状元祠堂等。街道两侧为明清建筑的古式店铺,共87栋326间,店铺分两屋,上仓下店,青砖灰瓦坡面顶,古雅的建筑配上青石板路,一派典型风貌。
老城是韩城市的文物荟萃之地。高耸的金塔,成片集群的古建庙宇,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陕西韩城是全国少数几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它以元、明、清建筑风格为主要特征,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被列为国家级文物,如世界名人司马迁祠、战国魏长城等以及大量的元代建筑。韩城市历届政府对名城保护、文物保护高度重视,80年代末就在古城区以外开发建设新市区,并且在名城保护与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风貌依然的韩城古城原汁原味地保留在世人面前。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罗哲文认为,韩城的元明清建筑,尤其是元代建筑,在国内很有影响。韩城和平遥一样,不在老城区发展,而另建新区,创造了很好的保护条件。目前,韩城市正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采取了有力措施。这为被誉为三秦大地的“小北京”的韩城市,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祖国遥远的西北黄土高原上,在那片群山和黄河的怀抱中,有一座美丽而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省韩城市。韩城的历史上有个难忘的日子:1986年12月8日。在这一天她成为我国第二批被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韩城古城,是全国6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忠实地记录着一个民族前进的脚步。
韩城市除古城之外,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祠、战国时期魏长城、元代大德五年大禹庙及中国西部最大的孔庙韩城文庙等名胜古迹。其他各类省、市级文保单位183处,古建筑146处,特别是元代建筑占陕西的90%以上,居全国1/6强。她们成为悠久岁月留给世人的文明成果和精神财富。美丽的韩城,是回族满族、蒙族、朝鲜族苗族等10多个民族居住的地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这里有距今2-5万年的禹门口文化,有大禹治水凿龙门的故事,这里的儒、道、佛教文化早在唐朝就已盛行。韩城市地灵人杰,历朝各代,名人辈出,赢得了“士风淳茂”、“解状盛区”之美誉。
创新理念
实施古城镇品牌营销推广策略
结合古城镇自身特点,从不同角度创新出适合自己的营销手段。保持古城镇对游客的吸引力,维持和延续古城镇的旅游生命周期,促进古城镇旅游的发展。积极申请世界和国家文化遗产的,扩大国际国内影响。如果申请成功,则将获得联合国相关组织、国家、地方政府的支持,大大拓宽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及技术支持。为适应当前休闲度假旅游、增值旅游的新潮流,主题特色化是一种很常用的营销方法。通过深入挖掘古城镇的文化内涵,展示不同的个性风格和人文环境,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以此来吸引文化旅游者。
保护措施
现存的1300岁古城
美丽的韩城市被世人喻为古城活化石,那是因为韩城虽经1300余年风风雨雨,古城风貌依然。韩城古城之所以有今天,与人们对她的保护分不开。
80年代末期,特别是韩城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后,韩城在处理经济开发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时,注意从长远利益出发,不使文物遭到损害。一是加强对孔子庙、城隍庙等唐、宋、元、明、清古建筑“一条龙”的维修保护;二是着重抓“一条龙”街道格局的保护。即以老城区北部高台上金朝赳赳寨古塔为龙头,中部以南北走向的元、明、清古街道——金城大街为龙身,南部以古毓秀桥为龙尾,两侧的街巷为龙爪,保持青砖灰瓦薄屋顶的传统风格不变。对“一条龙”周围地带的建筑也要求与之相协调,以显示传统风貌的整体效果。为了更好地保护老城区整体古风貌,韩城市早在80年代末就开始开发建设新市区,将在老城的地方政府和各级部门陆续迁出。
同时,为了保持老城区的繁荣,新建了一批商业及文化建筑。现在,新老城仅仅一条坡道相连,新城之上是形式多样的现代建筑,老城内则是古朴典雅、耐人寻味的千年“古城博物馆”。
旅游业成为韩城的“拳头”
民风古朴,风貌依然的韩城古城,如今仍原汁原味地保留在世人面前。正是因为她的古朴美丽,才吸引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使旅游业成为韩城的龙头支柱产业,同时也成为陕西关中东部的旅游业中心。1998-1999年,来韩城的中外游客达100余万人次,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带动了韩城的经济发展。目前,韩城市大打旅游牌,把古城旅游资源划分为四个资源带,即中部的沿108国道文物古迹资源带,西部山区自然风光资源带,东部沿黄河滩涂及龙门——壶口瀑布水上游资源带,中华民居瑰宝党家村古民居资源带。确定了“中心突破,带动两翼”的发展策略,优先开发中部文物资源,突出特色旅游研究开发利用。1997年10月,古城韩城发出倡议,联合秦晋两省延安市渭南市临汾市运城市宜川县吉县河津市等八地县市),成立了“中国黄河龙门——壶口旅游协作区联谊会”。利用相邻地区的共同优势,共同开发黄河地域旅游项目。
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韩城市专门成立了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和文物旅游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古城保护文明户”奖励制度;民居修复实行“定点管理”,将古建匠人掌握的传统技艺原汁原味地传下去。除重点保护古城的城市格局、水系、桥梁、街道等硬件措施外,同时还注意保护传统艺术、民俗、方言、节庆、信仰、菜肴、价值观与道德规范等无形文化。2001年,韩城投资600万元铺设石条路,撤掉蜘蛛网电线埋设地缆,整体工程将于2001年3月动工,10月底告竣。至此,韩城金城大街恢复了元明清历史风貌。
目前,韩城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硬、软件方面都有着厚实的基础。按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三个标准——一是文化或自然遗产在世界上所具备的独特价值(韩城有独一无二的元代建筑群);二是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保护该遗产的积极性(古城的保护、维修,地方政府全部迁出建设新市区);三是该遗产相关环境的协调及不协调状况的整治克服程度(韩城市政府对这方面治理得非常出色)。韩城已基本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正是由于韩城历届领导班子对古城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化,才使韩城人对古城情有独钟的感情更加淳厚,韩城古城也才得到今天这样精心呵护,才像今天这样灿烂光艳。
古城的开发
保护文化遗产,发展古镇旅游。韩城市于2011年成立了陕西文化产业(韩城)投资有限公司,发展和保护韩城古城景区。
2011.07.04:7月4日至7月6日,在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副司长刘铭威带队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文物局组成的检查组对陕西韩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村保护工作进行检查。考察队对于古城保护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相关建议。
2011.07.15:7月15号,韩城市金城办召开古城开发前期通气宣传动员会,听取了陕文投韩城负责人对古城开发项目的系统介绍。今年将启动水河改造、四大城门建设项目。
走古城镇旅游科学发展之路
我国现阶段的古城镇旅游仍以观光为主,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游客数量的几何级增长,越来越多的古城镇因旅游变得拥挤,甚至人满为患,导致古镇部分资源遭到破坏,原有风貌遭到损害,污染严重,古镇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建立在保护基础上的仿古文化休闲旅游应该是发展古城镇旅游的主要形式,因此需要科学地发展古城镇旅游,走以保护古城镇资源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科研成果
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古城镇旅游的开发不同于其它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改变以前纯粹依赖市场的做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运作为手段的原则。由政府专门成立旅游开发领导小组,进行古城镇的旅游开发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实施统一规划,加强市场管理,强化监督职能。从宏观层面规划古镇旅游产业,统筹各方利益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社会发展,协调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目录
概述
建筑特色
建设背景
古城现状
创新理念
保护措施
古城的开发
科研成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