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字
蕙芷花,是元代
开封市(现今河南开封)的女诗人。她嫁给了元代诗人
傅若金。孙淑的父亲
孙周卿,在元代以作曲闻名,擅长创作小令,其作品广泛收录于当时的曲选中。关于孙淑的确切生卒年月并不明确,但推测她的出生年大约在
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左右,而她去世的时间则在
泰定五年(公元1328年),其时仅二十多岁。
孙蕙兰自幼表现出聪慧与秀气,她在六岁那年失去了母亲。随后,她的父亲开始教导她学习《
孝经》、论语和女诫等经典文献。随着年龄的增长,孙蕙兰逐渐接触到女工等技艺,并且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成年后,孙蕙兰与
傅若金结为夫妻,这对她来说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然而,由于身体孱弱,孙蕙兰时常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早春的景色常常触发她对“红颜薄命”的感慨。在她病重期间,创作了两首表达自己心声的七绝诗。
婚后不久,孙蕙兰便因病去世。傅若金为了纪念她,创作了一系列的《悼亡诗》,表达了自己深切的哀思。此外,他还写了《入室》诗两首以及《感独》《百日》等作品,作为对亡妻的悼念。
孙蕙兰的诗作,被傅若金评价为“语皆闲雅可诵,非苟学所能至者”,这表明她的作品具有一种从容不迫、高雅而又值得回味的特质,这不是单纯通过学习就能达到的境界。她经常销毁自己的诗稿,当仆人劝阻时,她会回答:“偶适情耳,女子当治织组紃,以致其孝敬,辞翰非所事也。”这表明她认为写诗只是一种偶尔为之的消遣,而女性应当致力于织绣等传统女性工作,以表达对家人的孝敬,并不应该过多地涉足文学创作。
孙蕙兰去世后,家人在悲伤之余,决定整理并保存她的诗作。他们从她遗留的文稿中收集了十八首诗作,并将其编纂成集,附上序言后予以收藏,命名为《绿窗遗稿》。这一行为后来引发了后人的赞誉,认为《绿窗》遗集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全赖于
傅若金这位贤夫的努力。
《玉镜阳秋》在评论孙蕙兰的诗作时提到:“淑诗学字,是女郎语,冉弱静好,每一讽咏,想见妆铅点黛时气韵。”这意味着她的作品体现了一种女性的细腻和静谧之美,每当人们吟诵她的诗作时,仿佛能够想象到她涂抹化妆品时的优雅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