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跑马总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1850年),当时
英国商人霍格(W.HOGG)、吉勃(T.D.GIBB)、兰雷(LANGLEY)、派金(W.W.PAKIN)、韦勃(E.WEBB)五人组织成立了跑马总会,并在
南京东路、河南中路交界的地块上建立了第一个跑马场,这个跑马场被称为老公园,跑道直径约为731.52米。由于场地狭小,骑手们常常将马骑出赛道,这些道路后来被称为马路,这也是现代城市街道名称的来源之一。1851年起,这里开始了首次赛马活动,总共举行了七次比赛。随着地价上涨,跑马总会在1854年将老公园的土地分割并以高价出售,随后在浙江中路南京路两侧购买了新的土地,建造了第二个跑马场,也就是新公园。到了咸丰十一年(1861年),跑马总会的成员人数增加到25人,并再次迁移至泥城桥以西的土地,建立了第三个跑马场。在这个过程中,霍格等人向清政府提出了建设一条长2012.25米、宽6.096米的跑马道的要求,并成功获得了批准。他们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西藏中路、
南京西路、
黄陂南路、
武胜路周围的农田,其中包括一个约有70户人家的村庄。尽管当地居民强烈反抗,但在清政府和英国人的压力下,他们被迫接受了这一交易。由此,上海跑马厅得以建成,成为
远东最大的跑马场之一。
跑马场的主要资金来源于股东的投资,大多数股东都是英国人,他们的投资由几家大型洋行提供。跑马场的管理委员会由多位洋行大班组成,如
怡和洋行的
约翰逊、祥茂洋行的盘尔哥、壳件洋行的克拉克等。委员会下设书记一名,负责日常事务,月薪2000元。书记有权雇佣华籍员工,因此具有相当大的权力。加入跑马会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申请人必须年满21岁且为外国人,然后由投票委员会进行表决。如果获得全体一致通过,则可成为正式会员。否则,即使遭到反对,也可以在未来继续申请。然而,如果有三人反对,则永久失去入会资格。1908年,跑马场共有正式会员320人和其他会员500人,每位会员每月缴纳会费10元。1927年后,中国人才能成为名誉会员。跑马场的收入主要来自门票销售和赛马期间的
博彩抽成。早期采用挂牌定额分彩的方式,后来发展出了多种彩票,尤其是香槟票,深受华人喜爱。据统计,跑马会的门票收入每年超过10万
银元,而马票的收入更为可观,仅香槟票和独赢票两种彩票在1920年至1939年间就带来了14139万多银元的收益,平均每年获利700多万银元。截至抗日战争前夕,跑马总会积累了2000多万银元的资金。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跑马总会进入了全盛时期。1936年,它成为了万国体育会的债务担保人,并在1938年完全接收了万国体育会的资产,从而拥有了整个跑马厅的所有场地。1932年,跑马总会拆除了原有的建筑,并投入200万两白银重建了一座全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由英资马海洋行设计,建筑风格典雅,设施豪华。跑马厅内还配备了
上海市首个游泳池。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跑马总会,直至1945年
日本战败后,
英国董事才得以重返跑马厅,恢复活动。同年,上海市政府试图收回跑马厅,双方进行了多次协商,但由于条件未达成一致,未能实现。
解放战争期间,跑马场一度被用作
美国军队的俱乐部。
1951年8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收回跑马厅。同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其改建为
上海人民公园和
上海人民广场。跑马总会的建筑物被用于不同的公共服务设施,如
上海图书馆、
上海美术馆等。1992年9月14日,人民广场启动了综合改造工程。1997年,上海图书馆搬迁至淮海中路的新馆,而原跑马总会大楼则被上海美术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