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金良,1954年6月出生在
四川省隆昌县周兴乡四村七组一个农民家庭。1973年初中毕业回家务农,1974年12月
应征入伍,1977年8月,柴金良随连队执行国防施工任务。一天,战士李正贵坐在刚挖好的两米多深的炸药坑底休息。柴金良发现坑沿上土石松动,便毫不迟疑地跳下坑底,一把将李正贵提起并托出坑沿,两人刚上来,坑口就塌陷了,炸药坑被掩埋了一米多深。李正贵埋怨地说:“你在上面喊我就行了,干什么要跳下去啊!”柴金良憨厚地一笑:“我怕你反应不过来。”
柴金良
隆昌市周兴镇人,生于1956年。197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司务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先后立功4次,多次被军、师、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支部书记、基层干部标兵。1987年9月23日,在大庆乙烯工程建设工地上,他为抢救两名战士和一名地方干部而壮烈牺牲。1988年3月3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授予柴金良烈士“无私奉献的模范指导员”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军向柴金良烈士学习。
看着师史馆里柴金良留下的一件件遗物,当年在援建大庆乙烯二期工程中与柴金良一起战斗过的原八连指导员
韩学训,又情不自禁地跟记者回忆起那一幕英雄舍身救人的壮举——
一次国防施工出现塌方,柴金良首先把战友推出了坑道,自己却险些被埋在下面;民兵王玉河将
手榴弹甩到身后,柴金良飞身把他扑倒在地,自己却受了伤;大兴安岭灭火战斗中,官兵们被大火包围,柴金良挺身为战友们开辟出一条生路……
1987年9月23日凌晨,原沈阳军区某部指导员柴金良带领已奋战了一夜的连队官兵准备收工。突然,一辆满载混凝土的翻斗车误入3米多高的人工作业台,当即下陷塌落,两名战士和一名工人身处险境。千钧一发之际,柴金良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先推开战士周长兴、吴国俊,又将工人王相林拽向身后。就在这一瞬间,作业台塌落下来,柴金良被砸在翻斗车下,英勇牺牲……
多年来,柴金良的感人事迹被一代代官兵口口相传,他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地融入官兵的血液,转化为官兵的追求和行动。“模范基层干部”黄城、舍身抢救落水装备的战士于义刚等一批优秀官兵,都是听着、讲着柴金良的故事成长起来的。
在
四川省隆昌市,柴金良的亲人们在守望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构筑的精神家园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继承烈士遗志,沿着英雄的足迹续写新的篇章。
柴金良牺牲后,他年迈的父母先后将他的妹妹柴佳珍、儿子柴华等7位亲人送到部队。他们以柴金良为榜样,爱军习武,无私奉献,人人都立过功,个个都受过奖。柴佳珍、柴华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军校,成为军官。柴金良80多岁高龄的父母自豪地说:“当兵就是做奉献,不能居功自傲。如果部队需要,我们今年还要把两个小孙子送到部队去!”
青山绿水铭记英雄,苍松翠柏告慰英灵。在柴金良的母校
隆昌县第三初级中学,一座高大的烈士
塑像屹立在
翠柏环绕、鲜花掩映之中。每年
清明节,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和学校师生员工,都会聚集在柴金良烈士塑像前举行祭奠活动,向这位党和人民的好儿子献花、鞠躬,致以崇高的敬意。
198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臣。1988年3月3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授予柴金良“无私奉献的模范指导员”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