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一层纸》是近代文学家
刘半农于1917年10月创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只有八行,短小凝炼,像一个框架,镶嵌了一幅令人战栗的画面:深冬严寒,老爷屋里拢着炉火,还要开窗买水果消热。就在屋外,一个乞丐正忍不住饥饿寒冷,倒在了地上,苦喊“要死”。这首诗短小精悍,启人深思,思想内容的真实,对比手法强烈。
旧诗发展到清末,由于对传统的因循沿袭,诗体的束缚与文言的陈腐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因此解放诗体、复苏语言的功能便成为迫切的任务。然而,旧诗之所以旧,不仅仅在于形式的保守封闭性,还在于内容的陈腐老朽,这就是说,新诗运动必须对形式与内容进行同步变革。
刘半农是最早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关注新诗内容革新的诗人之一。这首诗就是在新诗的早期尝试阶段创作的作品。
小诗前后两段,采用了中国古典
现实主义作家所常用的对比手法。首段写地主豪富的暴行劣迹:北风凛冽的冬天,豪富们坐在屋里,烤着炉火,他不觉其暖反觉其热,竟下令伙计开窗去买
苹果。尾段写劳动人民的饥寒交迫:屋外躺着一个冻馁不堪的叫化子,被尖刀似的北风刮得直喊要死。真是“朱门渎内臭,路有冻死骨”。诗人在结尾发出慨叹:“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全诗通过豪富与贫民,屋内与屋外,热与寒,饱与饥的鲜明对比,表观了诗人对豪富阶级丑恶行径的痛恨,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经纬分明。
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处副处长
李朝全《诗歌百年经典1917-2015》:“诗作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讽刺鞭笞了黑暗不公的现实。诗歌讲究押韵和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也容易传播开去,从而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刘增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册)》:“这是中国新诗史上最早发表的九首白话诗之一,也是
刘半农最为人称道的诗作。全诗以富人隆冬里的享乐和叫化子寒风中的苦相对比,以抒情性的议论作结,表达了作者对不公平社会的遣责和对下层群众的同情。”
现代作家、诗人
木斧《伞——现代情操诗选》:“《相隔一层纸》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新诗之一,它通过不同阶级生活的对比,描绘了旧社会压迫与被压迫阶级的生活景象,诗中寓寄着诗人对被压迫者的同情。”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
刘半农,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1911年曾参加
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
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
文学革命,反对
文言文,提倡白话文。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夏转入
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获得
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1934年在北京病逝。著有《
扬鞭集》《瓦釜集》《
半农杂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