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ehicular Engineering,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学校的深度发展,北京理工大学进行了战略性的学院重组后建立的。2002年7月,由原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除外)和校工厂一起成立了机械与
车辆工程学院,简称三院。新组建的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是一个以机械类为主,涵盖机械、传动、动力、电子、环境、信息、材料、检测等相关专业,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学院。2009年,该院更名为机械与车辆学院。
机械与车辆学院由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机械制造、车辆和内燃机专业发展而成。2002年,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校附属工厂合并为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2009年,由“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更名为“机械与车辆学院”。2009年以来,撤销原交通工程系,将机械制造自动化系、工业工程系合并组建制造工程系,将原
热能与动力工程系更名为现能源与动力系。2012年,设立地面机动装备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实验与创新中心系级单位。2014年,暂停
交通运输学科专业招生。2016年国际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被评定为整体“
亚洲一流水平”。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
机械工程为A类学科(全国并列第5)。2018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获批“
光机电微纳制造科学与技术”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机械工程进入USNews排名世界前50强。2019年,学院下设车辆工程系、能源与动力系、制造工程系、机电科学基础部、工程训练中心、机电基础实实验教学中心和学院办公室7个系级单位,系、部下设18个研究所。
学院下设车辆工程系、地面武器机动工程系、
热能与动力工程系、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交通工程系、机电科学基础部、
机电一体化培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科研试制车间等教学与科研单位。
以机械为基础,以信息为纽带,保持优势学科,扶持弱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这是新时期学院学科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高新技术载体和多学科交汇运用的车辆应用背景为核心,带动机械、传动、动力、载运、电子、环境、信息、材料、检测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这是学院的学科特色。通过通用学科与专业学科的结合、民用学科与军用学科的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从而加强了学院内部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保持优势、提升弱势,资源共享,实现教学科研双丰收。
学院在车辆传动技术、车辆电子技术、车辆悬架技术、新概念车辆技术、大功率柴油机技术、CAD/CAM及集成制造技术、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技术、表面技术、先进切削、监控检测、机器人技术等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车辆传动技术及新概念车辆技术等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院承担了从军品型号到预先研究,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从西部开发到绿色奥运等众多的科研任务。其中,三项重大国防型号项目,一项重大863应用工程项目,已签订合同的项目有220项。学院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50余项,已经出版专著100余部。
学院现有国家级实验室1个(坦克传动国防重点实验室)、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
空气动力汽车性与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部级实验室2个(清洁车辆实验室、
机电一体化中心),院专业实验室16个(车辆、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
发动机、热工与
流体力学、涡轮增压、计算机应用与仿真、先进制造与微小型制造、机电系统控制与检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工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设计、生物力学、几何精度测量、CAD/CG实验室),本科工程训练中心1个,研究生
专业基础课实验室2个、学生实践创新中心1个。全院实验室面积约24000平方米。通过211工程的建设,设备总资产达到1.2亿元之多。正在进行的211工程二期重点学科建设和985工程建设,该院总建设经费1576万元。将在车辆总体技术、动力传动技术、虚拟设计与制造技术、先进加工技术、新概念车辆、交通工程等学科方向上进行实验条件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学院的科研教学条件。
学院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考特布斯大学、Karlho大学、日本
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
迈阿密大学、
韦恩州立大学、
底特律大学、英国
帝国理工学院、
巴思大学、
伦敦南岸大学、
俄罗斯包曼大学等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与美国CV公司(CAD/CAM)、PTC公司(参数技术)、Baird公司(故障诊断)、
澳大利亚奥比托公司(
发动机)等进行了较深层次的科研合作,并与美国EDS公司、PTC公司共建了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