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二级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是在山东财经大学的筹建过程中,整合原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和原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所属金融学科教学科研机构和师资、实验室、图书资料等相关资源后,于2011年10月正式组建的。
目前学院共有在校研究生307人、本科生2548人。是我校人才培养规模最大、整体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同时承担了大量省内外金融机构和企业职工各种专业培训和在职教育,也是山东省省内最大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金融学术研究基地。学生考研及就业率多年保持在学校前列,自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财经类专门人才,在各行各业展现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子的风采。
介绍
学院目前共设有金融学、金融工程、信用管理、投资学等4个本科专业,并拥有应用经济学金融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金融学科学硕士、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截止到2013年7月,共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3100余名,其中,本科生约3000人,同时还承担着本校3200余名金融学专业本科辅修学位的教学任务,是山东财经大学规模最大、整体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
历史沿革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成立于2011年11月,是山东经济学院与山东财政学院合并成立山东财经大学过程中由原两校金融学科合并整合而正式组建的。
山东经济学院的前身是章丘山东经济学院,创建于1952年,由山东会计专科学校与齐鲁大学的经济系合并组建而成,是山东省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也是全国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之一。1953年夏,全国高等学校大调整,山东财经学院并入上海财经学院,部分教职员工并入上海财经学院,部分教职员工分配到山东省财贸系统各干部学校和其他高等院校。1958年,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在原山东省商业、合作、粮食、财政、银行等五个专业干部学校的基础上,恢复成立了章丘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科起源于山东财经学院于1958年9月设立的金融系,是学校最早设立的教学系部之一。1962上半年,学校实行了专业调整与机构改革,在融合原有师资基础上设立了财政金融系。1970年学校停办。1978年学校恢复办学并更名为山东经济学院。1979年6月财政金融系也得以恢复设立(设财政和金融两个专业)。1984年10月,为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金融系拆分为财政系和金融系两个教学单位,1988年7月又根据学科发展要求合并组建为财政金融系,2003年7月财政金融系更名为“财政金融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身则可追溯到设立于1987年的山东财政学院投资经济系。该系是山东财政学院建校后最早设立的五个系之一,下设隶属于金融学科的投资经济学专业。1999年2月,学校进行教学系部调整,以原投资经济系为基础,将投资经济学专业与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等专业合并为金融学专业,并对全校的金融学科教学资源重新进行整合,改组成立了金融学系,2002年初金融学系更名为金融学院。2000年金融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增设金融工程专业并于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增设信用管理专业并于200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总数为96人,其中,专任教师(含兼任行政领导职务的“双肩挑”人员)78人。另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及院外客座(兼职)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等近20人。在专任教师中,共有教授26人,副教授3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72.7%;具有博士学位的 50人,占到教师总数的64%,经过多年发展,学院已形成一支专业配备均衡,学缘、知识、年龄与职称等结构合理,具有优良的团队精神并充满活力、发展潜力十分突出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现设有金融理论、金融管理实务、国际金融、金融投资、金融工程、信用管理与微观金融、金融实验课程等7个教研室,承担着约40门金融相关专业课程及全校金融类课程的教学和相应的研究任务。另设有国际投融资、农村金融发展、资本市场与投资等研究中心(所)和金融外包服务创新实验室、金融学科文献资料中心,以及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机构。
发展历程
在多年的建设中,金融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坚持教学改革,大力培养、引进人才,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向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并形成了自身的一些学科优势和特色。经过全院师生员工不懈的共同努力,目前我院已发展成为山东省省内最大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金融学学术研究基地,学院所属的金融学科在省内也已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该学科在十一五期间即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08年被确定为金融学科唯一的“泰山区学者”设岗单位;2011年又进一步被确定为山东省十二五特色建设重点学科,学院所属的金融学专业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和教育部特色专业;金融服务外包创新实验室2011年也被确定为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证券投资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等3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金融工程学等8门课程被评定为校级精品课程。投资学、金融学两个教学团队则被确定为校级教学团队。近5年间,由我院教师承担的各层次教研课题多达20余项,获省部教学成果奖11项,1人获山东省教学人师称号,2人次获得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提 名奖。除教学之外,我院教师也积极从事与自身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研究活动,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迄今已形成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区域金融、资本市场与投资、汇率理论与国际投融资、农村金融等优势研究方向;而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公司融资、金融计量等新的优势、特色研究方向也正在逐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仅最近5年间,我院教师完成的科研成果即达600余项,其中,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总数逾200篇,并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完成或已立项的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两金”项目7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5项;获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各层次奖励50余项。另承接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5年间共获得各类科研经费接近300 万元。“十一五”期间,我院教师还完成了各层次教研课题20余项,获省部教学成果奖11项。一批中青年教师已脱颖而出,并在省内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学术影响。在学科专业人员中,目前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协常委1人,省部级以上学科带头人3人,省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3人,省部级以上学会理事5人。并有多人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委员会咨询专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民主党派省委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院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已经拥有的教学科研物质资源条件在省内处于一流水平,在国内也属于较为先进的水平。学院现拥有金融综合业务模拟、金融外包服务创新(省高校重点)、银行业务模拟等实验室。目前,仅设在校区内的实验室主体部分(另有部分设于合作设立重点实验室的金融企业),面积已逾400平米,电脑及周边配套设备约300台(套),可完整地模拟银行、证券、保险、国际金融等各业务板块,同时配备了7个金融动态数据库和全球金融交易卫星实时接收系统。鉴于金融服务外包创新实验室已经被确定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下一步,我院拟对实验室系统做整体的更新改造,按照改造目标,新建成的我院金融学科实验条件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部分实验条件将因其内容的独创性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除各个实验室外,我院还与驻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了约20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现有的资源配置已能较全面地适应金融学学科框架下的教学、科研需要。
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所属各专业(含其前身)迄今已招收本科以上学生11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00余人),已毕业本科生8000余人;毕业研究生400余人。这些毕业生许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或行政领导。据我们对毕业生所做的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表示满意的高达90%以上。由于毕业生培养质量得到较高的社会认同,我院各专业本科毕业生近年来的年底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研究生就业率则达到100%;而在每年的高考招生中,我院本科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始终在省内处于最高水平,通常可高于一本录取分数线20分以上。在参加研究生、公务员报考中,我院学生取得的成绩十分突出,两项合计的录取率,近年来一直在25%以上。在参加全国性的学生专业竞赛中,我院学生同样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如2009年,以金融学院学生为主组成的我院代表队在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全国共有500多所高校参加)中,一举夺得团体赛股指期货投资华东赛区冠军、外汇投资华东赛区亚军、期货投资华东赛区季军,以及个人竞赛股指期货项目华东赛区冠军等优异成绩,由此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院的专业教学水平及学生的专业素质。
在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科研实力的同时,我们也积极面向社会提供专业、智力服务,通过面向社会接受研究课题委托、为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培训、广泛参加各种专业咨询组织并积极提供专业咨询意见等形式,努力为科学教育兴鲁献计献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成果被政府有关部门、金融企业采纳用作决策参考乃至依据,并由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下一步,学院将利用山东财经大学组建这一契机,根据金融人才培养、金融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进行新的探索,进一步加大改革发展的力度,在巩固、保持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省内领先的基础上,努力向建设全国一流的名牌学科和专业群的更高目标迈进。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介绍
历史沿革
师资力量
发展历程
人才培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