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公亮(1909年-1996年),字叔明,江苏吴县
甪直镇人,曾任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戴公亮1933年毕业于无锡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毕业论文《中国电影教育的初步建设》得到了
俞庆棠和谷剑尘的关注。在校期间,他受到“视、听”教学理念的影响,对电化教育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毕业后留校从事相关工作。1934年,他前往上海联华等电影公司学习电影制作。1935年,戴公亮参与编导并担任
摄影工作,制作了抗日宣传教育影片《五十六年痛史》,该片后被教育部社会教育司收购并广泛放映。
1936年,戴公亮参与创建了电影与播音专修科,旨在培养电化教育人才,并负责讲授《电影施教》等课程。同年,他参与摄制了纪录影片《除旧布新》。抗战期间,他在四川壁山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担任科主任,并在1943年后在该院艺术教育专修科和社会行政系任教。1947年,电化教育专修科改为电化教育系,戴公亮任副主任,并参与摄制了动画短片《耕田》。
全国解放后,戴公亮在苏南文教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担任教授。1952年,随苏南文教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调至
北京电影学院,任教授,讲授《摄影镜头的原理与应用》《电影技术概论》等课程。戴公亮在电影教育领域的工作为中国电影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