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科
犬型类中种类最少的科
熊科(Ursidae)有5属8种,包括熊猫亚科Ailurinae、眼镜熊亚科Tremarctinae和熊亚科Ursinae。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非和美洲。我国有4属5种。熊科动物属大中型兽类,身体粗壮笨重,头部比较圆。熊的腿短,四肢足上长有五趾,爪子不能够伸缩,尾巴很短。熊科动物除了北极熊是全肉食性动物,其余均是杂食性大型哺乳动物。现代熊的共同特征包括体型庞大、腿部粗壮、长吻、小圆耳朵、浓密的毛发、平足爪子,有五个不可缩回的爪子,以及短尾巴。熊在夏天就开始贮存能量,增加体内脂肪含量,等到寒冷的冬季到来时,它们就会躲进树洞或是地下的洞穴去过冬。
形态特征
体躯粗壮、肥硕,吻部较长,尾极短小,体长1.5~2米,体重约100~400千克;四肢粗强有力,前、后肢均具5趾,行性,以整个足掌着地而行。
生活习性
熊科动物行动缓慢,营地栖生活,善于爬树,也能游泳。嗅觉、听觉较为灵敏。它们是由一种类似犬一样的祖先进化而成的,是犬科动物进化道路上的一个分支。熊科动物虽属食肉目动物,但基本上都已偏离了食肉的习性,而成为杂食性动物了,取食青草、嫩枝芽、青苔、浆果和坚果,也捕捉蛙、蟹和鱼,掘食鼠类,掏取鸟卵,更喜食蚂蚁,盗取蜂蜜,甚至袭击小型鹿、羊或觅食腐尸。现在只有北极熊这个品种是全肉食性动物。除了求偶期的个体和带着幼崽的母熊外,熊通常是独居动物。它们可能是白天活动的,也可能是夜间活动的,并且具有出色的嗅觉。尽管它们体型庞大,步态笨拙,但它们擅长奔跑、攀爬和游泳。
温带寒带种类有冬眠习性,称长期半睡眠,蛰伏洞内不食不动,新陈代谢降低,呼吸频率减缓,而体温不显著下降,遇惊动则苏醒,偶然出洞活动。冬眠洞穴位于向阳的避风山坡或枯树洞内,时间可持续4~5个月。
分布范围
熊科动物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南半球的部分地区,包括北美洲南美洲和欧亚大陆。
繁殖
怀孕雌熊在冬眠洞内产仔,翌年出蛰时带新生幼仔一起出洞。除冬眠期外,无固定栖息场所,非发情交配期,雌、雄皆单独活动。
物种保护
熊自史前时代以来就被猎杀,用于食用肉和皮毛;它们还被用于熊斗等形式的娱乐活动,比如被迫跳舞。凭借其强大的体魄,熊在各种人类社会的艺术、神话和其他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代,熊面临着栖息地侵蚀和非法贸易熊制品(包括亚洲熊胆市场)的压力。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六种熊列为易危或濒危物种,即使是最不受关注的物种,比如棕熊,在某些国家也面临灭绝的风险。这些最受威胁的种群的偷猎和国际贸易是被禁止的,但仍在继续进行。
物种分类
熊科Ursidae有5属8种,包括熊猫亚科Ailurinae和熊亚科Ursinae,前者可单列一科。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繁殖
物种保护
物种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