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杰寺
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佛教寺院
五龙山大杰寺位于湖南省五龙山。它既是佛教圣地,又是文化重地,是打造白石传统文化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简介
大杰寺位于湘潭县中路铺镇柱塘村五龙山,距新县城易俗河镇69多华里。五龙山地处湘渭两水之间,天马南来,五岭盘曲,有如五龙相嬉。幽谷泉,林深壑秀,风景旖旎。
据1929年黎承礼所撰《湘潭五龙山碑记》中载:“钟衡岳之灵,湘水之秀……五峰排阔,其形蜿蜒,故谓之五龙”。五龙山上古木参天,云霞辉映,山腹名刹大杰寺,即坐落于此。五龙山地处湘渭两水之间,天马南来,五岭盘曲,有如五龙相嬉。幽谷澧泉,林深壑秀,风景旖旎。
据史载,大杰寺始建于明崇祯五年(1623年),由武当山慧庵大师在此结茅而居。是一座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佛教寺院,历来为人文学士栖息之地,尤其是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王仲言等七位才子在此成立了“龙山诗社”,闻名遐迩,影响深远。据大杰寺相关人士介绍,大杰寺自1994年经县政府批准重建之后,经过几年的修建,现已完成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念佛堂等各项建设,并已被列为湖南省省级重点开放寺院和白石旅游开发区的景点之一。大杰寺现在还有观音殿、藏经楼等工程设施需要继续完成。
历史
传说中此山的护法玄帝菩萨过去的道场是在中路铺岳武亭。当时朱厚照在南岳庙祭,留宿在岳武亭,夜得一梦,梦见玄帝菩萨对自己说:“岳武亭的来往人丁比较多,繁华而复杂,不想在此地居住,欲迁往五龙山。”正德皇帝在梦中惊醒,翌日便前往五龙山,在山下巧遇一蛇引路,到了山腹地带一小寺处,蛇即盘踞不再前行。正德皇帝始知真武大帝欲建殿于此,回宫后。下诏赐香火田360亩,并命吉、桂二位藩王捐资兴建庙宇。初建时有武正殿、岳圣殿、观音殿等。三层正殿之后,陆续增建无量佛殿、西林禅堂、云水堂、东林僧禅院等大小房屋120余间。
大跃进时,大杰寺被毁劫一空,文革时又雪上遭霜,一度改为乡村的林场。
1994年有僧尼纯容入山,后有晓忏老法师率徒唯静自长沙铁炉寺来山驻锡,四处化缘募捐,重新修复大寺,历经数年,耗资300多万元修建了大雄宝殿、山门、围墙、东西房、斋堂以及念佛堂等50余间。寺周始又苍松翠柏掩映,绿荫成林,鸟语花香。香熏缭绕,风铃阵阵,实乃一片尘世净土,人间梵宫。重建大杰寺后,经湘潭县人民政府批准,此寺已列为湘潭市重点佛教活动场所,并在山外入口处修有两条公路直达寺内。
晓忏老法师圆寂之后,唯静法师接过弘法利生之棒,继续率众徒扩展寺庙规模,又新建天王殿、藏经楼、钟鼓楼、观音阁以及传经解佛的殿堂。香火日盛,游人骤增,去年大杰寺被省宗教局评为“五好宗教场所”。
人文
光绪二十年(1894)春末,由于内争外侵,朝政走向崩溃,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时有文人雅士、书香子弟齐白石、王忠言、罗真吾、罗醒吾、陈伏根、谭字诠、胡立三等七位才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畅抒己志。常聚集于五龙山大杰寺中,并创立“龙山诗社”。诗社不仅研究诗文、字画、雕刻等文艺作品,也开展音乐、棋类等文体活动。齐白石任社长,持续活动逾五年之久,他们被江南一带称誉为“龙山七子”。王忠言曾在此写下《龙山寺和松庵韵》诗两首:
重阳节盛会我来迟,篱畔黄花剩几枝。
旅馆羁身孤旧约,名山有梦补新诗。
园林秋老归心切,霜露寒生瘦骨知。
堪笑劳劳成底事,世年空过圣明时。
万壑千峰里,孤烟锁梵宫。
仙来无定所,鹤去有遗踪。
云影卧岑寂,钟声飞远空。
石床重徙倚,惆怅久尘封。
当年身为社长的齐白石精修画业,兼习诗文,经千锤百炼,终成大器,成为我国画坛一代宗师,享誉海内外。
著名的语言学家,北大教授,毛泽东的恩师黎锦熙,早年曾于大杰寺内居住,寒窗苦读,学而有所成。
曾国藩“门下四子”之一黎培敬湘潭县人,曾任清代贵州省布政使,江苏巡抚等职,青少年时也在五龙山读书学佛。其子黎承礼也学至翰林,并为大杰寺写下一篇传世碑文,碑文现保存完好。
参考资料
大杰寺.360地图.2023-11-20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
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