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巴丹
尼日利亚西南部城市
伊巴丹(Ibadan)是尼日利亚奥约州的首府和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尼日利亚地理面积最大的城市。它是尼日利亚人口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拉各斯和卡诺,截至2021年总人口为3,649,000,都市圈人口超过600万。在1960年尼日利亚独立时,伊巴丹是该国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城市,仅次于开罗成为非洲第二大城市。根据联合国人类定居研究计划(2022年)的数据,伊巴丹被列为非洲大陆增长最快的第二大城市。它还在西非科技初创企业指数中排名第三。2016年,伊巴丹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城市网络。
简介
奥约州首府。在首都拉各斯北面,境内有山丘、谷地和起伏平缓和平原。一条山脊从北到南贯通,成为当地的显著特征。有几条河流穿过。城市面积130平方公里。都市圈(包括新兴的住宅郊区)远大于此。当地气候潮湿,3-10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年平均雨量1150毫米,日平均气温30℃以上,旱季达到35℃以上。
伊巴丹在约鲁巴语中称为“埃巴·欧丹”意为临近大草原。当地早期历史仅凭口头传说,有记载的历史始于1829年。当时部族战争得胜者在此建立兵营。1893年建立英国殖民统治。1901年通铁路。城市的中心是伊巴丹旧城;旧城的中心是伊巴市场和马波厅;四周为大片贫民住宅区(占全市住宅面积的60%,人口的70%)。新城以中部商业区格巴基为中心。建有高层商业建筑。四周有发达程度不同的郊区。
历史
伊巴丹的名字源自“Eba Odan”,字面意思是“在草地边缘”,始建于1829年,当时约鲁巴地区处于动荡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古老的约鲁巴城市如古奥约(Oyo ile)、伊贾耶和奥乌消失了,而阿贝奥库塔、新奥约(Oyo atiba)和伊巴丹等新城市应运而生,取代了它们。据当地历史学家称,拉盖鲁(Lagelu)创建了这座城市,最初是为了作为来自奥约、伊费和伊耶布的战士的战争营地。作为一个包含多个山丘的森林地点,海拔从160米到275米不等,这个营地的位置提供了战略防御的机会。
此外,它位于森林边缘(城市因此得名),促进了它作为来自森林和草原地区的商人和商品的贸易中心的兴起。1852年,基督教传教会派遣大卫和安娜·欣德勒(David and Anna Hinderer)创建了一座教堂。他们决定在1853年抵达伊巴丹时在伊巴丹建立传教站和教堂。因此,伊巴丹最初是一个军事国家,直到19世纪末仍然如此。这座城邦还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大帝国,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它扩展到了尼日利亚北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
由于其独特的军事特性,它被恰当地昵称为“idi Ibon”或“枪基地”。与其他约鲁巴城市的传统国王制度不同,武士阶级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统治者,也是最重要的经济集团。伊巴丹发展成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且庞大的城市中心,以至于到1829年末,伊巴丹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主导了约鲁巴地区。殖民时期加强了这座城市在约鲁巴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在橡胶业务小繁荣(1901-1913年)之后,可可成为该地区的主要产品,并吸引了欧洲和黎凡特公司,以及来自拉各斯、伊杰布-奥德和卡诺等地的南部和北部商人。这座城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批发贸易点。
它的中心位置和从首都拉各斯的可及性是伊巴丹被选为西部省会(1939年)的主要考虑因素,该省会范围从奥约州的最北部地区到埃克雷莫尔、博马迪和帕塔尼,这些地区是在尼日利亚内战前由雅各布·戈恩政府进行的尼日利亚重新划分中从旧西部省的三角洲省转移到旧河流州,后来又转移到贝尼尔萨州。
规模情况
人口90%以上都是约鲁巴人,穆斯林和基督徒分别占60%和38%。当地几乎无工业。经济以商业、农业、手工业、加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地方手工业有纺织、印染、制陶、铁工、磨粉、制革、铁木家具制造、印刷、照相、汽车修理和旅馆业等。
伊巴丹是奥约州最大的商业中心,集市众多,街道两侧布满货摊。道路设施完善。交通工具以公共汽车和私人出租轿车为主。教育设施包括200多所小学,70所中学,8所师范学院和伊巴丹大学和一所理工大学。设有国家和该州的农业、林业、社会经济研究所和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出版几种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报纸。建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娱乐设施有大学图书馆、动植物园、公园、体育场和运动场。市区人口1979年是93万,1983年106万,1996年143万。2006年255万。都市区人口更大。
获得荣誉
2020年12月8日,位居全球经济竞争力榜单第693位,全球可持续竞争力榜单第748位。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
规模情况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