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仲愚(1805—1874),字乐川,上虞厦人。其祖连彭年曾任四川忠州直隶州
知州;父连声佩,候选通判。自幼聪颖,少负大志,为祖所奇。及应童子试,冠其曹。然其不屑为科举之学,两应乡试未中,乃以”男儿自有真事业,大则康济天下,否亦泽及一方“为宗旨,放弃
上海县训导一职,回乡兴办实业、修筑海塘、赈济穷人等,为世人称颂,
张之洞、
俞樾等给予很高的评价。
为人热心,乡人急难,尽力接济。性喜读书藏书,平生收藏图书6万套,为其子建“枕湖楼”收藏。曾任上海县训导,
爱新觉罗·旻宁十年(1830)去职返乡,在崧厦创办“协和酱园”。其时,虞北常遭水害,他为筑堤、救灾奔波,不辞辛劳,受人称道。十三年八月主持修筑前江堤塘,前后凡30年,辛苦备尝。撰写《塘工记略》及续编,保存了大量虞北水利宝贵资料。及至年迈,精力大减,但仍倾心水利,邀组“管塘会”,带头捐田200余亩,创建“众擎会”,筑造“捍海楼”23间,作管塘堆物之用,并设立连氏义庄救济乡邻。死后受清廷
礼部行文褒奖。德清
俞樾撰《连氏义庄记》以记其事。
(原载缪荃孙编《
续碑传集》卷四十六,据《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上虞塘工事略》校订)
滨东南皆海也,而吾浙海涛异他处,衍溢漂疾,易为患。朝廷岁金钱以巨万计,筑塘捍之,海水犹或啮入,荡田庐,凌冈垄。然则塘工尤要哉。余于
咸丰末,避地
上虞区之查浦。其地负海而前临曹娥江,土人谓之前海、后海,前后皆有塘。塘工险要为浙东最。父老每为余言:“乐川连君从事于江海两塘者十余年。吾至今安全者,连君之力也。”余固已知君之为人。至
光绪二年,君之孤以君事略,乞铭其墓,则君已古人矣。按事略,君讳仲愚,乐川其字也,上虞人。
曾祖父熊飞。祖彭年,四川忠州
知州。父声佩,候选通判。君自幼为忠州君所奇,抚其背曰:“可儿,可儿,异日兴我家者,此子也。”及应童子试,冠其曹。然君不屑为科举之学,友于兄弟,厚于本支,信于朋友。其器识之宏,学养之深,言行之笃,实材干之优裕,事略所载,未得其十一。余无以言也,举其一琐事云:儿时偶大啼,邻人赵叟抱至瓜田,摘一瓜予之,乃喜,为之笑。六十年后,追念此事,买田二亩与其孙,为赵叟祭田。即此一事,可见君之为人矣。君生平落落大者,在前江后海两塘。
上虞区之西乡,曹江在焉。其上为
新昌县、
嵊州市。万山重叠,众流奔赴。下接大海,
潮汐汹涌。而
乾隆以后,外来流民盗种山场。每逢大雨,山中泥沙随流俱下,溪河先淤,而江身亦日以高。江高而水大,水大而塘危。
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秋八月,霖雨连日,风潮大作,决大口十有七。布政使汪公临视,借库银三千两,命知县张公致高修筑之。张公以属君。君寝食于工次者一年有余,而十七决口皆合。
咸丰三年,海水逼塘下,护沙不盈十丈,而江塘适又决大口三,权知县事林公钧,议筑决口及修前后塘,又以属君。君自是奔走于前江后海,无暇日矣。君以为善治病者,必治病之所自来;善用兵者,必不使敌临城下。于是有创修临江大墙之举。墙成,凡三千六百丈,而其内土塘有重关之固。于是首险、次要各工,乃得次第经理。而贺家埠柴塘厥工尤巨。先是塘之最险者,曰孙家渡,为江海互激之区。其后因孙渡严守无可乘,乃移而冲突贺家埠。海潮西上,江水东下,激而怒起,高过于塘。塘内一河之隔,皆民居也。地形局促,不能加广,即无可增高。君乃议筑柴塘八十余丈,以分水势。至今赖之。然君之言曰,水势迁移不定,则堤工夷险
白无常。安知今日之次要,非异日之首险?孙家渡、贺家埠,其明证也。而后海石塘,历年既久,日就倾,数百里民命全系于此。每至塘上,辄徘徊不能去。同邑有邵培福者,感君高义,创设管塘会。君甚嘉焉,命其会曰“众擎”,倡捐田百亩入会中。乡里慕义者咸附之,先后得田三百亩,岁入其租,以供修筑之费。君以孙家渡为全塘扼要之地,即于其地建别业一区,藏庋书籍,杂莳花木,颜其堂曰“留耕山房”。平时养老于此,有事即为公所。其中有所谓“捍海楼”,凭栏而望,则江海形势皆在目中。君虽老且病,犹可于此中卧而治之。孰意楼成而君旋卒也。君卒于
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日,年七十岁。
上虞区学生、候选训导加光禄寺典薄衔。配陈氏。生丈夫子六人。茹,副贡生,候选
内阁中书。芳,候选州同。萼、藻、,俱国学生。,优禀生。孙十一人,入邑者三人。曾孙一人。君所自著者,《塘工纪略》四卷,都凡海塘四千七百六丈,江塘六千六百二十六丈,皆君手所规画,故言之甚详。余刺取其事,铭君墓。又附《敬睦堂条规》,则以赡族党邻里之贫者。连氏子孙所宜世守者也。
铭曰:庚辛之际,道路荆榛。君运于海,以食饥民。大乱初定,百度一新。凡百有为,惟君是询。功在舍,利及民田。君所措意,尤在海滨。经之营之,垂二十年。前江后海,无役不亲。微君之力,民其介鳞。何以报之,视彼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