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雁鱼灯,亦称雁鱼铜灯,西汉文物,1985年8月出土于
神木市(今神木市)
店塔村,现馆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
彩绘雁鱼灯高53.5cm,长34cm,宽17cm,重4.978
千克,由
青铜铸造,采用了
中原地区传统的
鸿雁衔鱼的艺术造型,由衔鱼的雁首、雁身、灯罩和灯盘四部分组成,主要由红、白漆彩绘而成。彩绘雁鱼灯灯盘为圆形,可自由调节转动,灯罩可以左右开合,不仅可以调节灯光的照射角度和明暗度,同时还可以挡风。铜灯中雁的颈部、腹部和雁所衔鱼的鱼身相互连通,采用了中空的设计。雁腹内可盛清水,灯烟经雁颈直接导入雁腹中并溶于水中,可减少油烟污染,净化空气。
在古代,鸿雁被认为是一种瑞禽,有忠贞不贰的品质,所以古人将雁用为聘问、婚嫁之礼,鱼则一直代表着富裕、繁衍,因此雁和鱼的搭配也是爱情、婚礼的美好象征。
基本情况
外观形制
彩绘雁鱼灯高53.5cm,长34cm,宽17cm,重4.978
千克。整个彩绘雁鱼灯由
青铜铸造,采用了
中原地区传统的
鸿雁衔鱼的艺术造型,由衔鱼的雁首、雁身、灯罩和灯盘四部分组成,每部分均可拆卸清洗,雁身为两范合铸,两腿分铸后焊接。
彩绘雁鱼灯主要由红、白漆彩绘而成,雁喙、腿下关节及蹼涂朱,眼圈、头部羽毛勾白,颈、腹及背部外饰朱鳞纹,内点白心,眼睛点墨,两翅硬羽轮廓隆起,似先勾墨继描红,羽梗画出白线。
用途特征
彩绘雁鱼灯的灯罩和灯盘两部分是分开的。灯盘为圆形,一侧有扁曲形灯柄,可以调节灯盘自由转动。灯罩为两片弧形挡板,可以左右开合,这样不仅可以调节灯光的照射角度和明暗度,同时还可以挡风。
古人照明采用的油和蜡在燃烧后会产生油烟,烟中带有烟炱,不但会发出难闻的异味,还会污染环境,时间长了也会熏黑房屋以及屋中的物品。而彩绘雁鱼灯为了减少灯火烟尘的污染,铜灯中雁的颈部、腹部和雁所衔鱼的鱼身相互连通,并且采用了中空的设计。雁腹内可盛清水,灯烟经雁颈直接导入雁腹中并溶于水中,可减少油烟污染,净化空气,科学巧妙的设计体现出古人的聪明才智和环保意识。
出土发掘
1985年8月,
神木市(今神木市)
店塔村的一位农民准备在其窑院的南壁打一个洋芋窖,却挖出了一件文物。这件文物外观形似一只大雁,嘴里还衔着一条鱼。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这件文物被命名为雁鱼铜灯。
根据资料介绍,当时和彩绘雁鱼灯一同被发现的还有
刘彻时期发行的三官五铢钱等文物,所以确定神木县发现的这件彩绘雁鱼灯应该属于汉代。另外,在江西海昏侯墓、山西照什八庄汉墓、
襄汾县吴兴庄村汉墓、洛阳
西工区汉墓等汉代的墓葬中也发现了造型相同的彩绘雁鱼灯。而这件彩绘雁鱼灯曾经的主人已难以考证,但根据其他几个出土过彩绘雁鱼灯的墓葬规模和墓主的身份推断,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彩绘雁鱼灯的主人地位不低。
馆藏与展览
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彩绘雁鱼灯入馆成为了其中的文物展品。
文化背景
在古代,
鸿雁被认为是一种瑞禽,因为其秉持一夫一妻制的配偶关系,有忠贞不贰的品质,所以古人将雁用为聘问、婚嫁之礼,雁成为古人提亲时的必备之物。在中国一些地方,至今还有着出嫁女儿回娘家给父母送“大雁馍”的习俗。鱼则一直代表着富裕、繁衍,因此雁和鱼的搭配也有忠贞与生殖崇拜的含义,是爱情、婚礼的美好象征。
此外,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雁象征着秩序。据古书记载:“鸿雁属,大曰鸿,小曰雁,飞有行列也。”“衔鱼”则代表胜利,因此雁衔鱼又可以和分封、赏赐结合起来。
鸿雁传情,古人常用鸿雁来传达思乡怀亲之情。据
陕西历史博物馆专家介绍,陕西、
山西省等北方发现彩绘雁鱼灯的地方处在汉朝和匈奴等少数民族交界处,可能是将其作为前线领兵打仗的将领的陪葬品,以此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学术影响
从彩绘雁鱼灯的制作材料、造型中,可以窥探出汉代的经济发展情况与上层贵族的生活方式。
夏至
春秋战国之交,生产的
青铜制品绝大部分属于礼乐器。至汉代时,
中原地区的冶铁技术发展迅猛,青铜
冶炼式微,青铜器不再只作为礼器使用,而是以日常生活用具的形式进入上层家庭,彩绘雁鱼灯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汉代人席地而坐,彩绘雁鱼灯的出土也印证了这种生活方式,此类灯具底座不高,适合放在地上直接使用。
彩绘雁鱼灯在
神木市的出土,一定程度上可以印证
秦汉陕西省地区有着适宜水鸟生存的生态环境,
关中当时有着较为密集的水资源,气候条件适合水鸟的迁徙和繁衍。在陕西、
山西省、
江西省、
河南省等地发现雁鱼铜灯这样的文物,证明了汉代时雁和鱼的组合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工匠在制造灯具时,有着顺应自然的情趣、独特的审美追求与成熟的装饰理念。
相关事件
2024年8月,有网友发布视频称,
陕西历史博物馆创作的彩绘雁鱼灯文创产品,涉嫌抄袭他在2013年的作品,他所创作的“雁鱼灯”形象是根据山西朔州出土的“彩绘雁鱼”二创完成的,并展示了相关作品证书。8月2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回应称,网友所说的文创作品是根据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创作的,“实际上他们才是被抄袭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