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克谦,男,1956年4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六合县(今属南京市),籍贯江都区。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学士,1985年1月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尤其擅长先秦诸子学研究。曾任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长、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国际普世对话学会(ISUD)副主席等职。
社会职位
徐克谦曾兼任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长(2000-2007),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2007-2009),江苏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江苏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2011-),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讲解专家(2016),国际普世对话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Universal Dialogue)理事(2014-2016)、副主席(2016-2018),《宗教与意识形态研究》(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s and Ideologies)顾问委员会委员。1994年—1996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东亚系为访问学者,并加入美国亚洲研究会。
个人著作
书籍:
1.《庄子哲学新探——道·言·自由与美》,中华书局,2005年。
2.《先秦思想文化论札》,中华书局,2007年。
3.《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初版。高教社,2016年修订版。
4.《先秦诸子精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5.《荀子:治世的理想》,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9年。
6.《孟子入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7.《孟子现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8.《韩非子现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9.《品鉴识人智慧书:评说刘与\u003c人物志\u003e》,人民出版社,2014年。
10.《南齐书选译》,巴蜀书社,1994年初版。凤凰出版社,2011年再版。
11.《岩穴之士:中国早期隐逸传统》(译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
12.《人类文化启示录:20世纪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成果》(译著),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3.《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
14.《先秦儒学及其现代阐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代表性论文:
1.论荀子的“中道”哲学, 《中国哲学史》2011年第1期。
2.论作为道路与方法的庄子之“道”, 《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4期。
3.从《庄子·天下篇》看先秦学术史中的几个问题,《哲学研究》1990年12月中国哲学史研究专辑增刊。
4.郑玄《尚书·金滕》注探微, 《孔子研究》2011年第3期。
5.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优先观, 《孔子研究》2009年第2期。
6.论儒学基本原理与民主政治的兼容与接轨, 《孔子研究》2004年第6期。
7.孟子“义内”说发微, 《孔子研究》1998年第4期。
8.先秦儒家人际关系学说浅论, 《孔子研究》1988年第1期。
9.从“中”字的三重含义看中庸思想, [台湾]《孔孟月刊》第37卷第4期1998年12月。
10.儒家性善说衍论, [台湾]《孔孟月刊》第33卷第8期,1995年4月;
11.略论孔子的文化生存与承传意识, [台湾]《孔孟月刊》第33卷第9期1995年5月。
12.亨利·梭罗庄子的比较, [台湾]《中国文化月刊》169期1993年11月。
13.《礼记·中庸》思想体系试析, 《齐鲁学刊》1986年第4期。
14.庄子与儒家, 《齐鲁学刊》1985年第3期。
15.先秦诸子的学术品格及其现实意义,《齐鲁文化研究》第十三辑2013年。
16.从社会控制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与法及其演进, 《国学学刊》2016年第2期。
17.私德、公德与官德——道德在韩非子法家学说中的地位, 《国学学刊》2013年第4期。
18.“道”与“真理”, 《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19.论庄子式的个人主义:兼论东、西方“个人主义”传统之异同, 《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20.论《易传》和《道德经》基本思想体系的一致, 《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21.《庄子》美学观艺术观散论,《云南社会科学》1985年第2期。
22.国学中的价值优先观,《光明日报》2007年2月1日第9版(《国学》第5期)。
23.先秦儒家关于“欲”的理论, 《中州学刊》2006年第5期。
24.论惠子思想的独特个性, 《中州学刊》1999年第2期。
25.论作为思维方式的“无为”, 《晋阳学刊》1998年第1期。
26.中庸新探, 《学术月刊》1984年第10期。
27.论儒家哲学之“道”的实践属性与历史属性, 《学术论坛》2006年第11期。
28.“仁义礼智信”与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 《学习论坛》2005年第4期。
29.儒家义利之辨对市场经济社会的启示, 《黄淮学刊》1994年第4期。
30.论庄子的语言怀疑论, 《现代哲学》2006年第1期
31.战国社会的仁道危机和孔孟仁学的思想贡献, 《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32.论庄子哲学中的“真”, 《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33.杨朱思想探源, 《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
34.“道言悖论”及庄子对言说方式的怀疑、改造与创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35.君子与“中道”,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36.《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探微,《南京师大学报》2011年第2期。
37.中国哲学之“是”与“实”“事”“史”“时”“势”,《南京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
38.“命”的语义分析与庄子的“安命”哲学,《南京师大学报》2002年第2期。
39.“存在”、“此在”与“是非”:兼论庄子、海德格尔对人的存在问题观点之异同,《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6期。
40.荀子的“先王”“后王”说与辩证道统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41.燕王哙让国事件与战国社会转型中的政权交接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42.儒家仁义的辩证关系及其在实践中的取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3.AContemporary Re-Examination of Confucian Li 礼and Human Dignity,Frontiers of 哲学 inChina, Volume13,Number 3,(September2018) Pages:449--464。
44.Confucianism: The Question of Its Religiousness andIts Role in Constructing Chinese Secular Ideology,Journal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s and Ideologies,vol.17, issue 50 (Summer 2018):79-95.
45.ConfucianPhilosophy of Zhongdaology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ResolvingConflicts Dialogue and Universalism (ISSN 1234-5792), Vol. XXVI,No.4/2016, pp.187-199.
46.The Priority of “Liberty” or “Ping An”: Two Different Cultural Value Priorities and Their Impacts,Frontiersof 哲学 in China, Volume10, Number 4,(December2015) Pages:579--600
47.Ren Xing: Mencian Understanding ofHuman Being and Human Becoming, Dialogueand Universalism (ISSN 1234-5792), Vol. XXV, 二氧化氮/2015, pp.29-39.
48.A Synthetic Comprehension of the Way of Zhong in EarlyConfucian 哲学, Frontiers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ume 7, Number 3,(September2012) Pages:422-438
49.China: A Cultural Shift for Science, Nature,Vol. 483, No. 7390, pp407-407, (22 March2012)
50.A Different Type of Individualism in Zhuangzi, 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哲学 (A\u0026HCI,ISSN:1540-3009 ; E-ISSN:1569-7274), 10 (4):445-462,(December 2011)
51.Chinese“Dao” and Western “Truth”: A Comparative and Dynamic 透视, Asian Social Science(ISSN 1911-2017;E-ISSN 1911-2025) Vol. 6, No. 12; December 2010; p.42-49
52.Early Confucian Principles: the Potential Theoretic Foundation ofDemocracy in Modern China,AsianPhilosophy(A\u0026HCI。ISSN 0955-2367), Vol.16, 二氧化氮, July 2006,pp.135-148
53.The Unique Features of Hui Shi's Thought: A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Hui Shi and Other Pre-Qin Philosophers, Journal of ChinesePhilosophy, Volume 24, NO. 2June 1997,pp.231-253.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社会职位
个人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