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豆为短日照一年生蔓生植物。分枝性较强,喜湿润,不耐涝,前期生长较慢,中后期生长较快,根系发达,根瘤多,一般亩产鲜苗1000~1500公斤。
竹豆适于坡地种植,常种于疏林及果、茶园的行间。竹豆也是覆盖绿肥作物,适于坡地种植,常种于疏林及果、茶园的行间。
形态特征
主根不发达,侧根细长,入土深约40cm。茎蔓长2~3m,分枝3~10个。三出复叶,心形或菱状卵形,长7.5~10cm,宽3~6.5cm;叶柄长6~12cm,密被白色柔毛;托叶卵圆或
披针形。
总状花序,腋生,有花5~20朵,常2~3朵簇生于一个节上,黄色或淡黄色。
荚果长6~120m,宽0.5cm,褐色,顶端有喙,含种子6~10粒;种子长筒形,米黄色或红色,种脐白色,边缘凸出,中间凹入。
生长环境
对光周期反应敏感,种子萌发温度为10~12℃,14℃以上发芽加快。25~35℃之间生长最快,茎蔓每天可伸长5cm以上,38℃以上生长较慢。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
朝鲜、
日本、
美国、
澳大利亚、东南亚、
印度等区域。
生长繁殖
本种栽培历史较久,可分为4个变种。各地名称不一,不同地方品种的种子颜色、大小也不一。
江西省的竹豆偏晚熟,以山区种植较多。竹豆可在玉米及
甘蔗地里间套种,也可在旱地单种。竹豆性喜温暖湿润,适于半荫蔽果园间作,耐湿耐旱,耐酸性强,在pH5.2的红壤生长良好,但在碱性或沙性土中表现不够好。耐连作,宜性能好。
一般在3月底4月上旬播种,点播、条播均可,每亩播种量2~3公斤。若与玉米间套种,可在玉米最后一次培土时播下,待收玉米后,将竹豆和玉米秆砍短,作晚稻或其他作物的基肥,或作堆肥以待施用;若与甘蔗间种,可在3月中下旬播种于甘蔗上,6月左右翻压培土。
随播种期延迟,鲜青产量递减,留种应比压青利用的适当早播,以点播较好。压青利用的,每亩播种2~2.5公斤,行距40~50厘米,株距33厘米,每穴5~6粒;留种的每亩1~1.25公斤,行距83~100厘米,株距50~66厘米,每穴2~3苗。基肥每亩施钙镁磷肥15~20公斤,拌垃圾、灶灰或少量猪粪。追肥一般在苗期每亩施氮肥2.5~5公斤。
留种的,为提高产种量,可适当多施一些磷钾肥。从出苗到封行前锄草2~3次;留种的开花期如遇干旱,需灌水1~2次,并选择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作留种地。在苗期和开花期有跳蝗等为害,可喷布
敌百虫800~1000倍液防治。可在竹豆茎叶匍匐前,用竹竿扎“人”字架,让其攀缘,有利生长和通风透光,提高产种量。亦可在留种地间套高秆
田菁植株作支架包粽子或代绿豆制作
软性饮料。亩产种子100~125kg,高的达200kg。留种地应选择排水良好的旱地,要施适量的磷钾肥,适当疏播,每亩用种量约1.5公斤,大约在10月份种子成熟,可加工成为动物饲料。
栽培技术
4月底播种的于9月下旬盛花,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生育期180~200天。再生性好,可收割2~3次,耐干旱,也较耐湿,水淹时只要有几个生长点露出水面,水退后仍可长出新梢。耐阴,适于树行间种植;耐瘠并能耐pH5.2的酸性土壤,能连作,少病虫害,不耐
霜冻。
主要价值
饲用价值
茎叶柔软,可青饲、
青贮饲料或晒制干草,夏播后2个月茎叶比为1∶0.63。农家主要用来喂猪,适口性好,牛、鹅、兔也都喜食。在南京作分次收割,4月下旬播种的在7月初,8月初,及9月中旬可各收1次。每亩可提供青饲料1000~2500kg。在
江西省可刈青1次后留茬作采种。
用作饲料的,要在距地面4~5节处刈青才有再生力,并要保留一定的叶片作辅养枝。刈一次亩产鲜青500~750公斤,刈后每亩追施速效氮肥2.5~5公斤,遇干旱宜灌水和中耕一次。翻压作绿肥的,宜在盛花期结合
柑橘属施肥,将竹豆地上部分铲下,穴埋于树冠下或进行堆沤,一般大面积亩产绿肥2000~3500公斤,小面积达4500公斤;也可在7月初刈青穴埋或覆盖在树下。
其他价值
竹豆也是良好的覆盖绿肥作物,适于坡地种植,常种于疏林及果、茶园的行间。草层厚度常达40cm,保水保土效果良好,用作绿肥在
江西省1次收割的亩产鲜草可达2000~2500kg,鲜草肥分如下:氮0.44%,
五氧化二磷0.13%,
氧化钾0.34%。种子含
糖类60.7%,粗
蛋白质20.9%。可代粮食用,与大米同
熬粥,作饭或竹豆为1年生夏季
豆科草本作物,茎叶可作绿肥、饲料,种子可供食用并兼有药用价值。竹豆在盛花期结合
柑橘属施肥进行翻压时,含全氮(全株烘干物)2.41%,全磷0.737%,全钾3.498%,有机碳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