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瓮猪笼草
猪笼草科猪笼草属植物
小瓮猪笼草(学名:猪笼草属 micramphora)是菲律宾棉兰老岛(Mindanao)汉密吉伊坦山(Mount Hamiguitan)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为高地猪笼草,生长于海拔1100-1635米的地区。其种加词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mikros”在希腊语中意为“小的”,“amphora”在拉丁语中意为“瓮”,指其体型的矮小症。小瓮猪笼草与棉兰老岛的N. abgracilis和N. cid密切相关,这三种植物一起构成了非正式的“小瓮猪笼草组”。
形态特征
小瓮猪笼草为藤本植物,其可攀爬至2.5米的高度。茎为圆柱形,直径可达3.5毫米,节间距可达15毫米。叶片无柄革质,呈披针形至椭圆形,可长达8厘米,宽至1厘米。叶片末端为急尖,基部渐窄,包住茎周长的三分之一,不下延。在中脉的两侧各有2-3条纵脉,羽状脉众多。笼蔓可长达7.5厘米,直径约1毫米。
小瓮猪笼草下位笼的下部为窄卵形,上部为圆柱形,偶尔略呈漏斗形。其体型非常小,高仅可达4.1厘米,宽仅可达1.6厘米。腹面的笼翼宽约4毫米,也可能退化为一对隆起。翼须长约3毫米,间距约2.5-3毫米。下位笼下表面基部的三分之一具有腺体。唇为圆柱形,宽约0.8毫米,唇肋高约0.1毫米,间距约0.1毫米。笼盖为椭圆形、卵形或圆形,基部一般呈心形。
笼盖无附属物,宽可达2厘米,长可达1.8厘米,略宽于笼口。在笼盖基部的后方具体有一根分叉的笼蔓尾,其可长达3毫米。小瓮猪笼草从幼年就开始出现上位笼。其可能通体呈漏斗形,或向基部逐渐缩小呈窄漏斗形,上部为圆柱形。上位笼的体型一般比下位笼大,可高达6.7厘米,宽至2厘米;通常高约4厘米,宽约1.7厘米。笼盖与笼口等大。笼翼通常退化为一对隆起。其他形态特征于下位笼类似。
小瓮猪笼草的花序为总状花序。其花序可长达35厘米,直径约为6毫米。花梗可长达8厘米,直径约1毫米。每个次级花梗带1朵花,无苞片,其长约3-4毫米。每个花序共约30-40朵花。花被片呈卵形,长约2.5毫米,宽约1.2毫米。果荚可长达20毫米。
小瓮猪笼草的茎、叶片及捕虫笼都无毛被。花序上具有锈棕色的简单毛被,长约0.1毫米。
小瓮猪笼草的茎、叶片和花序等形态特征与棉兰老岛北部的贝里猪笼草(N. bellii)非常相似。但小瓮猪笼草的体型较小,且捕虫笼的形状、大小、唇的宽度和笼蔓的长度都不同。小瓮猪笼草的莲座状植株可生长出更多的捕虫笼,几乎每个植株都可达到7个以上。 小猪笼草(N. 小猪笼草)的叶片大小和形状也表现出与小瓮猪笼草的相似性,但该物种并不存在于菲律宾
分布范围
小瓮猪笼草仅被出现于菲律宾棉兰老岛东达沃省东南部的汉密吉伊坦山的高地山坡上。周围的大部分地区都未仅考察过是否存在猪笼草,所以其很可能也出现于棉兰老岛南部的其他地区。其分布范围从海拔1100米的地区至山顶海拔1635米的地区。
生长环境
其陆生于非常广泛的区域内,包括高地山地苔藓森林、次生植被、山脊顶部、悬崖边缘和塌方处。其也存在于称之为矮小症森林的地区。小瓮猪笼草生长于超基性岩上。虽然其可以在非常阴暗的环境下生存,但在有直射光的环境下生长得更好。在汉密吉伊坦山上,小瓮猪笼草与翼状猪笼草(N. alata)、棉兰老岛猪笼草(N. mindanaoensis)和盾叶猪笼草(N. peltata)同域分布,海拔分布范围与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N. hamiguitanensis)相同。其分布范围从海拔1100米的地区至山顶海拔1635米的地区。
保护现状
斯图尔特·麦克弗森在2009年的专著《旧大陆的猪笼草》中,认为小瓮猪笼草“尚未受到威胁”。 如果东达沃省政府成功将汉密吉伊坦山申请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那么小瓮猪笼草的野生种群在未来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保护。
自然杂交种
小瓮猪笼草是“小瓮猪笼草组”的一部分,这个组还包括来自菲律宾东北部的N. abgracilis和来自菲律宾中北部的N. cid。这个组是由Martin Cheek和Matthew Jebb在2013年的一篇论文中引入的,该论文还包括了后两种物种的正式描述。在此之前,小瓮猪笼草被认为是一个离群值或无法确定归属的物种,不属于菲律宾猪笼草的任何已建立的群体。这三种物种通过瓮和茎的形态特征以及共享的栖息地偏好而联系在一起。尽管小瓮猪笼草与N. alata组的物种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在于盖子的下表面缺少基部的脊或附属物。小瓮猪笼草尚未确认有自然杂交,尽管哈米吉坦山的某些植物可能代表了它与N. hamiguitanensis、N. justinae(以前被鉴定为N. mindanaoensis)和N. peltata的杂交。最初被认为代表小瓮猪笼草和N. peltata的自然杂交的植物现在被认为属于可能具有杂交起源的不同物种N. hamiguitanensis。
植物学史
2009年,沃尔克·海因里希(Volker Heinrich)、斯图尔特·麦克弗森(Stewart McPherson)、托马斯·格罗内迈尔(Thomas Gronemeyer)和维克托·B·阿莫路索(Victor Amoroso)对小瓮猪笼草进行了正式描述。该描述发表于斯图尔特·麦克弗森的专著《旧大陆的猪笼草(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第2册中。编号为“V.Amoroso \u0026 R.Aspiras CMUH 00003545”的标本被指定为模式标本,其存放于菲律宾布基农省(Bukidnon)慕斯万山(Musuan)的棉兰老中央大学(Central Mindanao University)标本馆(CMUH)中。该标本于2005年1月31日采集于汉密吉伊坦山(Mount Hamiguitan)通往圣伊西德罗(San Isidro)的路径上海拔1300-1600米的地区。因标本馆中的标本无花序结构,所以关于花序的正式描述来源于沃尔克·海因里希于2008年7月22日在模式产地记录的数据。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保护现状
自然杂交种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