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障碍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
尿失禁、厌食、偏食、
夜惊、睡行、口吃等生理心理行为偏异,以及吮手指、咬指甲、习惯性抽动(如习惯性眨眼、咂嘴、扭头、耸肩等)等习惯性动作。此外,还有儿童的不良社会行为,这属于
品行障碍,不属于行为障碍范畴。
儿童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度害羞、恐惧、焦虑、暴怒发作等情绪反常。其中,过分害羞的儿童可能表现出害怕见到陌生人,不愿进入新的环境,容易脸红,易哭泣,胆怯,拘束,行为退缩等特点。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则容易激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发脾气,哭喊吵闹,甚至破坏物品,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急促、皮肤青紫和
肌肉痉挛等症状。对于那些过分恐惧的儿童来说,他们可能会害怕黑暗、陌生人、动物、
雷电、鬼怪等事物,但这种情况通常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缓解。当恐惧的程度较重且持续时间长,对孩子及其家庭造成困扰时,则被视为情绪障碍。还有一些孩子容易感到烦恼、紧张不安,或者会出现分离性焦虑,即与亲人的分离会引起焦虑反应,这类孩子往往非常依赖父母,不愿意离开他们的视线,拒绝上学或去幼儿园,并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症状。
儿童行为障碍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大多数情况下,行为障碍与暂时性的生理或心理发育迟缓有关,比如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许多遗尿问题会自然消失。- 吮吸手指、习惯性抽搐等行为障碍具有习惯性质,最初可能是偶然发生的,但在不断的强化下,它们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习惯。- 厌食、偏食、吮吸手指等行为障碍的发生,常常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和错误的养育方式有关。- 少数行为障碍是由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例如约10%的儿童
尿失禁病例中,常见的器质性原因是
隐性脊柱裂、
膀胱和
尿道发育异常或慢性炎症等。
儿童行为障碍的治疗强调医生、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参与。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和教育方法,可以取得积极的效果。行为疗法对遗尿、口吃、习惯性动作等问题有较好的疗效。药物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例如使用
氯丙咪嗪治疗遗尿症有时能起到作用。儿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调整环境、正确的家庭教育、行为治疗和心理治疗。大多数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