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7弹道导弹
科罗廖夫领导设计的洲际导弹
谢尔盖·科罗廖夫领导设计的R-7(北约代号SS-6“警棍”)虽然拥有世界上第一种洲际弹道导弹的荣誉,但实际上没有使用价值;R-7使用不可贮存的低温推进剂(液氧),必须在发射前才能加注,又因为体积巨大只能用发射架从地面发射,导致导弹的反应速度和生存能力极低。苏联政府注意到R-7的这种问题,只对其进行了象征性的部署,而R-7的主要作用变成了宣传武器和航天运载工具(从R-7衍生出了庞大的火箭家族,包括卫星号、东方号联盟号飞船和闪电号)。由R7改装的运载火箭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天空。很大程度上,R7只是顺便地充当了世界上第一枚ICBM,其真正目的是航天。
R-7弹道导弹(俄文:P-7,英文:R-7,俄文:Семёрка,译文:7号,北约代号:SS-6,绰号:“Sapwood”,译文:警棍),是苏联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
R-7弹道导弹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洲际弹道导弹,早期的导弹部署在地面发射阵地上,后期部署在地下井中,从地下井直接发射。作为动力巨大的液体燃料火箭,到1980年元旦已经成功地完成了767次轨道任务。在R-7基础上,前苏联研制了第二代洲际导弹是SS-7、SS-8洲际弹道导弹。
R-7弹道导弹于1954年由苏联第一设计局负责开始研制,1961年开始部署,20世纪60年代初退役。
简介
R7是苏联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枚ICBM(洲际导弹),1957年5月15日,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但是并没有开始部署。部署于苏联,在1959年至1969年。到1959年2月,世界上第一支战略火箭军在苏联开始服役,以R7为武器。1959年12月,R7的测试完成。
发展
R7采用谢尔盖·科罗廖夫首创的捆绑式推进方式,加装到三级推进之后,可以发射通讯卫星,月球及行星探测器,并将其送入更高的轨道。
由于R7的各种缺点,第二代战略导弹很快取代了其位置。
性能
长度:34米
直径:3米
发射重量:280吨
有效载荷:5730kg
战斗部当量:3百万吨三硝基甲苯
射程:8800km(1957年)12000km(1959年以后)。
CEP(打击精度):5km
制导系统:惯性制导系统,无线电
发射准备时间:20小时(通常敌人洲际弹道导弹只给你15min左右的时间发射)
现况
截止2000年R7火箭共发射1628次,拥有97.5%无可匹敌的发射成功率。至今仍然是俄罗斯最主要的运载火箭,承担了国际空间的重要的发射任务。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1943年,苏联开始研制核武器,但由于受到德国入侵,所以研制的投入一直受到很多限制。
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市长崎市各投下一颗原子弹显示出原子弹的威力。苏联加快了研制进度,特别是进入德国本土后,苏联就专门派出特别小组寻找德国有关核计划的研制人员和相关资料、设备,并尽可能带回苏联,战争结束后苏联才开始全力投入。
1944年9月,苏联红军占领了位于波兰Dembidze的A4研究基地,并修复了第一枚V-2导弹残骸。
1945年3月,一个RNII-1导弹专家组被派往波兰。在波兰抵抗组织成员的帮助下,V-2部件被验证并装载上了Li-2飞机上。但飞机在基辅附近坠毁,只有部分V-2部件被运到莫斯科
1945年4月19日,为了复原从德国获取的液态火箭技术,国防委员会颁布了第8204号决议成立中央设计一局。1947年7月,美国军队从德国东部地区撤出,后来德国东部地区在雅尔塔会议上被分配给了苏联
1947年7月,苏联基本仿制德国V-2导弹的R-1导弹开始试射,成功率只有50%。
1948年,以谢尔盖·科罗廖夫为总设计师的苏联导弹研发团队研制出了R-1弹道导弹。后来又研制了R-3弹道导弹。但是,科罗廖夫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苏联需要一枚更大的导弹,这枚导弹不仅仅可以满足打击美国本土的需求,更能够在将来把卫星送入环绕地球的轨道,把探测器送上月球、金星火星
1949年8月29日,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20世纪50年代,核武器还只是威慑,因为核武器都需要由轰炸机携带,到了目标上空才能投下核弹。而当时的战略轰炸机速度慢机动性差,基本不可能突破对方的防空。美苏之间距离遥远,真正有效的远距离打击手段就只有导弹,而且还得是射程超过8000千米的洲际弹道导弹。尽管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大量纳粹德国的火箭技术和研究人员,但此时苏联的火箭技术仅仅相当于德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准。
建造沿革
1950年12月4日,关于“对射程为5000至10000公里的液体火箭和1至10公吨弹头的研制要求”的N-3项目获得批准,由谢尔盖·科罗廖夫的NII-88团队领导,其他研究机构配合。
1953年开始,苏联导弹研发团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这个名为R-7的导弹上。
1957年,经过工程师们4年的努力,终于研制成功。
1957年4月,一辆专列将R-7弹道导弹运送到拜科努尔发射中心附近。
1957年5月15日,R-7弹道导弹发射。但是,在飞行了88秒之后,导弹突发故障,随后,第一枚试射的R-7导弹坠毁在400千米外的沙漠上。
1957年8月,R-7弹道导弹试射成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其称为SS-6“警棍”(Sapwood)。
1960年6月4日,R-7弹道导弹进行了最后一次发射。
1957年至1961年至今,R-7导弹总共进行了28次发射,但从未投入实际部署。投入部署的是R-7A型导弹,其部署时间为1959年~1967年。
R-7弹道导弹由于燃料加注等问题使得其并没有实际战斗能力。其主要作用为航天运载工具,曾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一号送入太空。其后,R-7作为诸多苏联火箭的蓝本,衍生出了R-7火箭家族。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R-7弹道导弹全长约29米,最大宽度约10.3米,267吨,起飞重量最大起飞推力486吨,有效载荷3吨。R-7弹道导弹使用液体推进,发射前要加注,发射准备时间长,地面固定发射,生存能力低,弹头重,命中精度低,,必须做出较大改进才能满足”确保相互摧毁“的战略要求。对导弹性能改进的重点是提高制导系统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改进发动机的性能和安全性,减少导弹外形尺寸,提高各分系统的可靠性和零部件加工质量,延长导弹使用寿命和有效期,降低制造成本等。
动力系统
R-7弹道导弹分为两级,其中位于中间的箭体被称为第二级(按现在的惯例应被称为“芯级”),由一台RD-108液氧煤油发动机驱动;4台小的游机对称放置在箭体四周提供姿态控制。位于两侧的四只锥形箭体被统称为第一级(按现在的惯例应被称为“助推器”),各由一台RD-107液氧煤油发动机和2台游机驱动。RD-107/108两型发动机基本结构类似,107使用了略微不同的燃料混合比和较高的室压,相比起108更适合在海平面工作。RD-107/108的燃料泵由过氧化氢催化分解产生的气体驱动,将燃料送入四个燃烧室内进行燃烧。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四燃烧室设计本质上是把德国V-2火箭的燃烧室稍加改动后直接并联,再统一用加大的燃料泵进行驱动;这样缩短了开发周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已有技术。
总体评价
R-7弹道导弹更多的是表示苏联导弹技术水准的象征意义,体积庞大而笨重,造价昂贵,采用低温液体燃料,一旦加注燃料后就必须要发射,而且发射成功率也不高,实战价值并不大,所以苏联红军实际装备数量还不到20枚,很快就退役了。(腾讯新闻客户端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发展
性能
现况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建造沿革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动力系统
总体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