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镇位于
南部县东南方,距县城35公里,地处
嘉陵江与
西河交汇处,是
蓬安县、
仪陇县南部三县交界的中心场镇。东与蓬安
睦坝镇相望,南连蓬安中心乡,西靠大富乡,北接富利镇。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貌以丘陵为主,多
页岩丘陵。土壤尤以壤土和沙土为主。省道204线、新路穿镇而过,交通方便,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全镇幅员面积223.65平方千米,辖16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15个村民小组,2019年10月
大富乡并入王家镇。截至2020年11月1日,王家镇常住人口为19204人。
2019年10月29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
南充市调整
高坪区等7县(市、区)部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7号):撤销大富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王家镇管辖,王家镇人民政府驻半边街1号。
辖槽房坝、总角山、红庙子、三房嘴、七层山、
灵泉山、老君堂、落坝、彭家坝、龚家沱、杨村坝、通民庵、顶子山、青布壕、
嘉陵区、
马鞍山1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116个村民小组,2019年
四川省实行“撤乡并镇”
南部县大富乡整建制并入王家镇。
历史沿革
王家镇位于南部县城东南方经106°13′,北纬31°8′处,处
嘉陵江与西河汇水处西边,南渠公路线上,直距县城39公里,是
蓬安县、
仪陇县、南部三县交界的三角地区。东与仪陇平头隔江相望,南与蓬安的睦坝、高庙接壤,西与龙庙、大富毗邻,北与富利、董家连界。清
宣统三年(1911)设场,民国24年(1935)设王大联保,29年置乡,1952年分置王家场,1955年场并入乡,1984年6月建镇。幅员面积23.65平方公里。
王家区委、邮电、营业所、王家中学、工商所、国税分局、地税所、国土所、计生办、信用社等县级、区级、镇级单位22个先后落户该镇。
王家地理位置独特,镇西北建有县内最大的水电站——铁佛塘电站,王家二级电站座落该镇西河尾端,下游200米处建有大型石拱公路桥(连接省道204线),上游千米处即将建设钢架公路桥(连接潆新公路)。
1984年6月改公社为镇,1998年9月经
南充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市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城镇建设工作于2000年6月全面启动,引进房地产商进行开发,场镇面积现已达到2.5平方公里,有梁子街、正街、河街、新街、南蓬路等大小街道13条,南蓬路北边有华家梁开发区1个。场镇现有住户1158户,城镇居民人口4374人,集镇二、五、八逢场,集日三县四乡人赶场,人头攒动、贸易繁荣。域内现已安装程控电话1500门、闭路电视3085户,有天然气供气站1个,移动、联通通讯基站2个。
全镇有一级甲等卫生院一个,职工45人,病床80张,村级医疗站16个。建有二级敬老院1个,床位60张,已入住五保老人45人。建有中心文化站1个,各村建有农家书屋,共有图书20000余册,全镇成立了老协、老体协、关工委等社会群团组织。
2014年末,有王家中学一所,王家中心小学一所,村民小学5所,在校学生1966人,其中在校小学生1206人,初中生650人,
高中学生110人。
地理环境
王家镇属低谷浅丘,农业大镇,距县城37公里,距
顺庆区45公里,幅员面积23.65平方公里,陆地面积22.25平方面公里,水域1.4平方公里。西河过境长6公里,森林覆盖率47%。
镇内嘉陵村之西河与
嘉陵江汇流处海拔298米,为县内海拔最低点,能源交通便利,水陆并存,乘船北可上
广元市,东可下
重庆市,西可至铁佛塘,即将建成的潆新公路(
潆溪街道至新政)由南至北贯穿全境,省道204线(
南部县至渠县)在镇西北10公里处的道宗庙与潆新公路复线至龚家沱处分道,乘车到南部、新政、蓬安、顺庆均约只需半小时。
行政区划
辖1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116个村民小组,2019年
四川省实行“撤乡并镇”南部县
大富乡整建制并入王家镇。
人口民族
2021年7月9日,南部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王家镇常住人口为19204人。
政治
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共有46个党支部,2008年底有党员人数786人。
经济
粮经作物
王家镇以粮油、生猪生产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
番薯等,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海椒为主,小杂粮以绿豆、黄豆为主。2008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11050万元,粮食年生产能力7527吨,2008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
王家属浅丘带坝粮经作物区,现有耕地面积11096亩,素有“渔米之乡”的美誉,粮经作物主产稻谷、小麦、花生、
甘蔗、生姜、土烟和中药材。
嘉陵江和西河内生长有
草鱼、鲫鱼、鲢鱼和钱钝吻鮠(黄腊丁)等常见鱼类,同时在嘉陵江的石梁沱还生长有珍稀的长吻鮠(
长吻鮠)。
2004年,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镇新栽水果500亩,扩种商品蔬菜1200亩,种植地膜花生4800亩、烟叶700亩,新增水产养殖面积300亩,成片新栽台湾
龙竹1800亩,粮经比例达到4:6,新增家禽养殖大户5户,出栏生猪1.6万头,全年实现粮食总产9502吨,国民生产总值(GDP)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34元。
其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除积极支持配合完成潆新公路(过境段长11.5公里)沿途的173亩征地和62户农家住房的拆迁任务外,还修通了总角山村至三房嘴村的村道碎石公路5公里。至此,全部形成了镇通村、村通村、社通村的道路交通网络,村道公路总长约为36公里。同时,实施完成了青布壕村的扶贫新村建设工程,争取上级投资60万元在龚家沱村开展600亩面积的农业综改工程,启动了潆新公路沿线的总角山、槽房坝、落翎坝三个村的文明新村建设工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严格执行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收。年内转移剩余劳动力7538人外出务工经商(其中成建制输出335人),实现劳务输出收入8300万元。借潆新公路、南渠公路建设的契机,努力培育以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域内现有餐饮住宿店15家,休闲娱乐场所12处,解决了115人的就业问题,为富一方百姓,维护社会稳定尽了全力。
2014年末,全镇共有耕地面积11096亩,全年粮食总产20448吨。其中水稻4330吨,小麦2557吨,玉米3953吨,
番薯5060吨,全镇农民经济总收入16870万元,人均纯收10309元,全镇经济作物以花生、生姜、辣椒为主。
近年全镇大力发展速生林产业,共栽植速生林58.9万株,5200亩。县、乡村道旁栽植42公里,形成产业环线两条。
社会
有中心卫生院一所,村级医疗站16个,有镇中、小学各一所,有村小学10所。
截止2006年底,全镇所有村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镇安装程控电话3218门,有移动电话2764部,家用电脑上网478台,建有移动、联通通讯基站各二座。场镇建设面积2.4平方公里,居民有7623人,集市贸易十分活跃。森林覆盖率达27%。
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投入了8万元新添了教学设备,投入1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面积3000平方米;
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全镇合法生育136人,合法生育率为95.8%,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0.05‰,“三结合”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全面完成了县计生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安全工作成效显著,除注重对水陆交通、公共场所、农村用电、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加油加气站的安全例检外,镇上还专门确定了两名工作人员在
嘉陵江码头和西河码头蹲点守船、签单放行。
同时,健全了镇、村、社三级安全网络监管体系,切实杜绝了事故隐患。
2004年,镇党委、政府先后获得了县委政府、区委和区工委授予的优秀党委、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先进集体等十八个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