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安全
经济学领域术语
财务安全指的是个人、家庭以及企业在财务方面所追求的稳定与安全状态,包括确保资产的安全、流动性和收益性,合理控制负债与支出,同时建立有效的投资策略和应急预案,以抵御潜在的经济风险。
企业财务安全的目的就是将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而如果可能的话,就在财务风险还没有带来损失之前对财务风险进行必要的防范,杜绝这种损失,与其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息息相关。企业财务安全包括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价和控制。企业财务安全还包括通过多元化投资来降低风险,避免过度依赖单一资产。
个人实现财务安全有助于保障经济独立、提高生活质量,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企业的财务安全直接影响到企业主体性的存在,一个财务上危机四伏,资不抵债的企业,也就失去了市场信誉。
个人与家庭财务安全
定义
个人与家庭财务安全是指个人或家庭对自己的财务现状有充分的信心,认为现有的财富足以应对未来的财务支出和其他生活目标的实现,不会出现大的财务危机。
判断
从生活理财角度衡量一个人或家庭的财务安全,主要通过以下内容来判断:①是否有稳定、充足的收入;②个人是否有发展潜力;③是否有充足的现金准备;④是否有适当的住房;⑤是否购买了适当的财产和人身保险;⑥是否有适当、收益稳定的投资;⑦是否享受社会保障;⑧是否有额外的养老保障计划。
从投资理财角度看,衡量一个人或家庭的财务安全,主要通过财务安全度指标来判断,其计算公式如下:财务安全度=投资性资产市场价值/投资性资产原值×100%。财务安全度一般是用来衡量个人投资性资产保值能力的一个指标。如果财务安全度大于100%,则表示个人投资性资产保值能力强;反之,则表示个人投资性资产保值能力弱。
规划
1.平衡现在和未来的收支
人一生的各个阶段中,人力资源和收入水平的变动都不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是有上升也有下降,有波峰也有波谷。一个人在其经济上独立到结婚的这段时间里,人力资源处于一个急速上升的阶段,而收入则可能是一生中最低的时候。但这个阶段的花销并不少,结婚、买房的压力让年轻人不得不节约开支。在度过了这个最困难的阶段之后,个人的事业开始有所成就,收入也逐渐上升。但随着子女长大,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费用成为家庭的主要负担。
2.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过上有车有房、衣食无忧的丰裕生活,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收入都能使自己过上这种生活。因此,如何使自己的所得在保证财务安全的条件下获得尽量高的回报率,就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投资需要丰富的实务经验和专业技能,普通人在这方面往往力不从心。
3.实现教育期望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成龙成凤。然而,教育费用持续上升,教育开支的比重变得越来越大,并不是每个家庭都可以轻松承担的。
4.完备的风险保障
在人的一生中风险无处不在,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遭遇意外事件。但如果事先做好安排,则可以将意外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规避风险、保障生活的目的。
5.合理的纳税安排
纳税是每一个人的法定义务,但纳税人往往希望将自己的税负降到最低。个人或家庭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投资、理财等经济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优惠和差别待遇,适当减少或延缓税负支出。
6.积累财富
个人或家庭财富增加的途径是开源节流,即通过减少支出和增加收人来实现。工资薪金收入一般相对稳定,而投资则可以获取高收益。人们可以根据理财目标、投资额以及风险承受能力,为自己制订有效的投资方案,为个人和家庭积累越来越多的收入。
企业财务安全
定义
企业的财务安全,就是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应对好企业内部的涉及到其财产的事务,也就是企业应该如何控制财务风险。
企业的财务活动存在着风险是必然的,既然财务风险不可避免,那么企业的财务安全也就归纳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财务安全的目的就是将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而如果可能的话,就在财务风险还没有带来损失之前对财务风险进行必要的防范,杜绝这种损失。一个企业的财务工作是否有效率,与其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息息相关。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各种经营活动中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不可控结果,以至于造成最后的财务结果与预期有所偏差,结果有好有坏,可能会导致盈利或亏损。但是如今的财务风险一般多含贬义,多指企业经济产生损失。严重情况下,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以至于资金无法运转,使企业负债而无法正常经营,直至倒闭。
客观是财务风险主要特征。在一般情况下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绝对去除的,因此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减少财务的损失。所以对于财务风险管理来说,首先,我们要知道财务风险具有必然性,而且财务活动无处不在,使得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企业经济损失和经营出现一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财务风险发生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其二,许多企业盲目追求的财务风险彻底消除是压根不符合实际的,我们应当努力将财务损失降到最低,使风险达到可控水平。
就目前情况而言,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可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对企业的危害程度却具有不确定性,受风险的发生过程以及轻重程度等相关因素影响。由此看来,想要降低财务风险的伤害性,应从影响财务风险切实的方方面面考虑并采取措施。
当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都有被财务风险影响的可能性,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利益。
企业的一系列财务活动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通过各项财务指标反馈出来,最后会在财务报表中呈现出结果。
任何事物都存在一定的两面性,比如在一场竞标中有公司赢得竞标必然就会有公司输掉竞标。相同地,在市场之下风险与竞争也是共同存在的。正因如此,各生产经营主体为了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只能通过提高成品质量、制订一定的管理体系、提升经营水平等方式来实现。想要在整个市场中脱颖而出,就要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财务风险管理
定义和流程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规避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影响企业利益的财务风险而采取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价和控制。首先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通过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相结合找到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再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了解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进而在之后的财务风险控制中有所侧重,如图1所示。财务风险的管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同因素的变化会使不同的财务风险变化,因此财务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措施也将随之变化。
理论基础
18世纪初期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边沁提出了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一种定性分析理论,这种理论是在心理学主观概念及经济学效用观念结合下产生的。
在理论研究中他做出了假设,认为规避负效用并追求最大正效用是一切决策的根本目的。关于效用研究,学者贝努利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预期效用最大化是人们行为决策的根本目的,而不是为了获取最大的金钱期望值。《竞赛论与经济行为》是奥斯卡·摩根斯特恩约翰·冯·诺依曼共同发表的著作,前者是经济学家,后者是数学家,在该著作中他们对决策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19世纪以后,效用理论逐渐融入风险管理理论,并成为风险管理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此后,又有诸多学者对效用理论进行了探究。效用理论的主要观点为,任何决策均存在一定风险,对应的选择方案具有主观效用,这种效用源自决策者主观价值。
投资组合理论来源于自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选择》。该理论为投资者提供了衡量不同投资风险的方法,通过用组合投资的方法,来取得收益最大化。该理论认为组合投资的投资风险与收益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投资风险可以通过不同的投资组合进行分散。此理论建立在四个基本假设的前提下。①市场有效,投资者能够得知市场的有效信息。②投资者都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同样不希望自己受到风险影响。但是事实上,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③投资者都是根据证券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来组合投资,并且选取的投资组合都具有高收益率或低风险的特性。④假定金融资产之间的收益都具有相关性,只要了解所有金融之间的相关系数就可以根据相关系数来选择最佳的投资组合。
精益管理思想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著名汽车生产企业丰田汽车公司,在丰田的生产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精益管理思想。后来这种思想得到发展和传播,渗透到各个领域,使得精益成本管理的思想在当今企业管理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精益管理主要是提倡以较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利益,即利益最大化。利益最大化也是当今企业所追求的,因此精益管理思想成为如今的主流。精益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在不影响生产质量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在施工项目进行精益成本管理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科学界定价值;②识别价值流;③动态监控价值流的运动方向;④采取需求拉动式的生产模式;⑤实现价值追求。
财务风险识别
定义
财务风险识别就是发现企业存在或者提前预判可能存在的风险。财务风险管理以财务风险识别为基础,是财务风险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步。由于财务风险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不是肉眼可见的,而是需要通过财务风险信息的收集后,对可能的财务风险进行归集和判断,从而识别出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识别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指的是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多种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本身就是资金流动的过程,因此现代企业中通过四类财务报表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涵盖了资产负债、现金流量、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变动。结合这四种报表形式,对于公司的收支、利润、成本等可以进行全面的了解,也就掌握了企业在该段时间内的运营情况。可以说对该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帮助管理层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这也是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原因。
从已经获取的财务数据出发,分析还在进行中的财务活动,结合企业财务数据进一步明确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从指标数据出发,可以对于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等多重指标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评判。对相关指标的分析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地判断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及时制订相关措施来规避风险。
通常情况下,通过采访调查在财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让专家从内外部角度观察企业的现状,并检查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对于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预估。在完成相关评测后,这些专家将研究结果交给企业,企业相关负责人会进行一一核查,再把财政方面的数据信息交给企业对接专家小组,相关专家对于企业的新数据信息进行比对分析,然后再次递给企业负责人,负责人进行核对和订正,形成总体建议再交给专家,专家将再次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将结果递交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专家组和企业之间达成了共识,并确定为最终结果。专家组成员各自相对独立,并不能进行意见的交流,保证每位专家都能参与其中并提出意见。而且全程专家小组均不透露自己的姓名,保证权威性和公正性。经过反复的推导得出的最终成果,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案例分析法指的是结合已经出现的相似案例,对于其中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积累相关经验。通过多重的案例分析,能够使企业管理人员对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因素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学习其中的经验并获取更多的有效数据,对之后的研究有所帮助。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类研究,并引进数据内容进行验证,大大提升结论的可靠性。
财务风险评价
定义
市场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各企业也会有专职人员对这些风险有不同的评判。首先对企业不同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竞争进行预判。再从财务风险中筛选出关键性指示标识,根据实际情况来解析,同时也可以参照一定的方法模型。对于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发展来看,财务风险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财务风险评价必不可少,它是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识别与控制的桥梁、财务风险预防的前锋军,而真正准确的防范措施依旧来源于最精确的评判。
评价原则
财务风险管理离不开财务评价,合理的财务评价能够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精准施策方能规避风险。如果企业没有及时发现风险的重要性,将会蒙受一定的损失,甚至将会造成企业破产等严重后果。企业需要在日常运营中持续评估其财务风险,及时发现每个阶段存在的或可能潜在的风险,对风险进行快速反应,采取应对措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
引发财务危机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单纯一种,而是由多种风险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的,想要完全正确、准确地对财务风险做出评估,看待问题时就要做到全面且准确,准确把握问题之中的主要矛盾,全面且系统地对问题做出深入剖析,仅仅针对某一种风险进行分析是无法准确做出应对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为了增加企业的利润,一方面应提高产品的售价,另一方面应减少生产的成本,而在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也需要我们减少评估所消耗的成本,以此来减少成本,否则会给公司带来不利效益。
企业是一个大的集体,是员工的集合体,涉及公司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在评估企业的时候对每一项因素都做出细致的考量,如果单单从某一方面进行评估那就失去了整体的意义,必然会导致不利的结果。有学者认为,通过分析公司财务数据指标,如运营、偿债、盈利和发展能力这一系列相关指标,计算出指标的变化,并与同行业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够对公司财务风险评估到位,更有利于企业控制财务风险。
评价方法
德尔菲法主要以专家的意见为中心,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时,如果影响风险的因素多并且影响范围广或无法判断单一财务比率时,德尔菲方法的作用就十分显著。使用此方法的第一步是需要得到专家支持,发放问卷调查表给相关参与者,问卷调查表中必须包含企业现阶段的财务风险问题、营运情况等资料,帮助专家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现状。专家对调查表中的问题发表意见,然后收集专家的不同意见并通知每位专家,由专家再次给出意见,直到所有人的意见都统一。但是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专家意见过于主观,并且预测周期比较长。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基于模糊学的科学理论,经过不断改良创新的综合评价方法,大都被应用在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上,重点将财务风险指标目标数值作为研究对象。该方法是在目标值的基础上评估每个财务指标对象,并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等级程度。这种方法是可延展的,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判别得出的结果,使数据使用者知悉企业的财务风险的类型以及每种风险的重要性比重。在实际应用中,许多企业都表示非常有效,而且准确性很高,但是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缺陷,评价过程中的有些信息多次出现造成工作量大大增加。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区别于其他评价法的分析方法。其使用方法简单,易于学习和掌握,很多人学习起来并不费力,所以受到很多人的认可,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这种分析法通过整体与分层次结合,运用质变量变规律,也就是定性和定量的关系,对复杂的问题也能做出准确的分析,适用范围也很广,其独特的运算方式也为解决诸多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便捷可行的方法。运用此方法第一步就是先分析每个影响元素,再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这些元素进行排序,让大家扫描二维码,填写试卷,让各个调查者打分。然后找一个合适的数学图像,用公式对它建模,最后通过赋值法把这些元素呈现出来。定量分析相对比较科学,但需要高深的数学基础,定性比较容易,但结果又不够精确,而层次分析法既有定量分析的科学性,又具有定性分析的简便性,用起来方便便捷,将每一个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提高运算效率。
财务风险控制
定义
财务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企业损失。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就是进行财务风险认识、评析以及控制的过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在运营中避开风险,推动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控制方式
财务风险控制按照风险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类。事前控制也就是对于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进行管理,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保证企业不受到损害,往往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事前控制是最有效的同样也是能够将损失降到最小的风险控制方法。事中控制顾名思义就是在风险过程中,及时做出相应策略的调整以达到降低损失的目的。事后控制是指风险已经发生了,损失也已经产生了,需要做的是对本次风险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出现类似风险时,能够在事前和事中就进行有效的制止,避免企业遭受过多损失。
另外一种划分方式是将风险控制分为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和等级结构控制这三种方法。集中控制是指公司成立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收集相关风险信息,利用风险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统一管理,但是集中控制也有效率低、传输滞后等缺点。分散控制是指公司各部门独立地对各自部门产生的风险进行管理,这种方式使控制效率更高,但是缺乏统一管理,各部门之间信息存在差异,容易产生分歧和矛盾。等级结构控制是上述方法的结合,因此更加灵活,也更具优势。
资产保护
企业为了持续经营,需要拥有并使用一系列资产。根据能否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体现,资产可以划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企业资产,即资产负债表上能够体现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其中有形资产通常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如房屋、设备、经营资金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别非货币性资产,如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等。广义企业资产,则包括企业的资金、资源、产品、设备、装置、厂房、人才、用户信息、经营数据、品牌、最佳管理实践等,其中既包括狭义企业资产,也包括通常不能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资产(如客户信息、最佳管理实践、自创品牌等)。由于资产存在被侵占、滥用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针对资产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
保护目标
资产保护的核心目标主要为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确保资产不被侵占。
2.确保资产不被滥用。
3.信息资产得到有效保护。
保护措施
企业可按重要性程度及价值等维度,对需进行保护的资产进行识别、分类与赋值(如编号、登记等)。其中,因下列资产往往面临较大的被侵占风险,企业应予以重点关注:(1)闲置资产。(2)报废待处置资产。(3)特殊原因形成的“账外资产”,如未单独核算的原材料包装物。
对任何一项资产,企业都应该明确管理责任。在任何情况下,资产使用部门必须承担资产管理责任。同时,针对一些资产,出于集中管理、专业维护等目的,企业还会在使用部门之外设置专门的归口管理部门。围绕具体资产,归口部门与使用部门既相互支持,也相互牵制。例如,某企业设备管理部一方面会在设备维修、改造等方面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同时也会对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进行持续监控与反馈。典型的资产管理职责包括防止资产遗失或损坏,规范使用、调拨、处置,确保账实相符等内容。
物理保护主要通过利用相关设施、设备的功能达到对资产隔离保护的目的,如利用保险箱保存现金、票据,利用门禁系统管控资产接触权限。同时,不同类别的资产对物理环境的要求和标准也不尽相同,如企业IT机房对物理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需配备温控、火灾预防以及监控等功能,而一般性存货的物理环境主要要求空间隔离,不易接触即可。
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资产生命周期内闭环管理,有清晰的交接程序。(2)有效的账簿记录(财务账与备查簿台账)。(3)接触、使用授权,只允许按照管理层的授权接触和处置资产,做好资产保存、监控和维护。(4)资产盘点清查,按照一定的时间频率进行实物盘点,检查核对资产的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的一致性。
(1)购买保险。企业针对重要资产购买保险是风险规避的重要策略之一,如针对重要固定资产购买财产险、针对价值较高的在途物资购买运输险。但需注意的是,一旦发生意外,保险能让企业在发生损失时获取一定的资金赔偿,但不能完全消除企业所面临的其他损失。
(2)制定资产损失发生时的应对预案。企业若发生资产损失,针对一般的有形资产,应及时启动调查程序,及时追回损失。针对数据资产等无形资产,则一般应建立数据异地备份、灾备计划,一旦数据受损,可进行恢复。
投资收益
无论是对社会多作贡献还是给股东以更多的回报,或者使企业价值得到更大的提高,都要求企业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企业利润的增加固然可以通过节约成本和费用开支来实现,但成本和费用开支的节约毕竟有一个限度,而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从而增加利润则是无限的。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使现有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营业收入;追加投资,也是增加营业收入的重要途径。利用留存收益追加投资,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不但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未来利润,也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的安全性。
投资收益就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回报,它包括对外投资所分得的股利投资收益和收到的债券利息,以及投资到期收回的或到期前转让债权取得款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等。虽然投资收益不如主营业务收入对利润的影响大,但企业的投资行为通常有两个目的:
正因为如此,企业的投资收益也显得日趋重要,因为这体现了企业管理和运用资金的能力,尤其是上市公司,这往往也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内容。
财务安全重要性
个人实现财务安全有助于保障经济独立、提高生活质量,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企业的财务安全直接影响到企业主体性的存在,一个财务上危机四伏,资不抵债的企业,也就失去了市场信誉。强化领导者的财务责任,法律明确规定单位主要领导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以身作则,起好遵纪守法的带头作用;要提高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职业道德观念,落实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与家庭财务安全
定义
判断
规划
企业财务安全
定义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管理
定义和流程
理论基础
财务风险识别
定义
识别方法
财务风险评价
定义
评价原则
评价方法
财务风险控制
定义
控制方式
资产保护
保护目标
保护措施
投资收益
财务安全重要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