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是中国大学最早建立的心理学系之一,由著名心理学家
唐钺、
孙国华、
周先庚等人创建,为
清华大学理学院六大系之一。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在学科设置上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在研究上侧重认知与神经科学、社会与文化心理学和临床与健康心理学三大学科。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学系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0人。现任系主任为刘嘉教授,副系主任为张丹副教授,
伍珍副教授,党支部书记为伍珍副教授。也培养了许多心理学的领军人物,如心理学系任教的著名学者有
唐钺、
孙国华、
周先庚、沈履、
陈立等人。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始建于1926年,自1930年起,系主任先后由
孙国华、
周先庚轮流担任。1932年,
清华大学设立了心理学研究所。1952年,院校调整以后,心理学系随理学院并入
北京大学。1979年,建立应用心理学研究室,1987年,建立中国高校最早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2000年,教育研究所设立了清华大学心理学研究室。2003年,拥有了应用心理学系硕士点。2006年4月,成立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次年12月,清华大学成立由
谢维和副校长为组长,李强、
钱颖一、
彭凯平等为成员的心理学筹备工作小组,2008年,清华大学在社科学院内建立心理学系。2010-2012年,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办第一、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2014年3月25日,彭凯平教授在
联合国发表关于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演讲,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幸福中国研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同年8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成立。2015年3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联合中科院,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发起北京积极心理学协会。2017年8月,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2020年6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与
恒信东方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开展“积极天性与AI合家欢发展研究课题”。2024年4月18日,清华大学正式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
历史沿革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始建于1926年,自1930年起,系主任先后由
孙国华、
周先庚轮流担任。心理学系还建立了普通心理学实验室和实验心理学实验室,研究重点放在心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1932年,
清华大学设立了心理学研究所(后改为研究部),开始招收研究生。1934年,院系调整定型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是
清华大学理学院六大系之一。1952年,院校调整以后,心理学系随理学院并入
北京大学。1979年,建立应用心理学研究室,1987年,建立中国高校最早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2000年,教育研究所设立了清华大学心理学研究室。2003年,拥有了应用心理学系硕士点。陆续培养出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40多人。2006年4月,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批准成立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为开展前沿的心理学理论研究提供很好的平台。2007年12月,
清华大学成立由
谢维和副校长为组长,李强、
钱颖一、
彭凯平等为成员的心理学筹备工作小组,2008年,清华大学在社科学院内建立心理学系。
2010-2012年,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办第一、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2013年,组织中国代表团参加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次年3月25日“世界幸福日”,
彭凯平教授在
联合国发表关于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演讲,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幸福中国研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同年8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成立。
2015年3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联合中科院,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发起北京积极心理学协会。7月,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次年1月,开设第一期中国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培训。同年11月,成立清华积极心理学广州分中心。2017年5月,与
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引入慕课(MOOC)课程。8月,举办第四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2020年6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与
恒信东方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开展“积极天性与AI合家欢发展研究课题”。2024年4月18日,
清华大学正式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
师资队伍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学系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0人。现任系主任为刘嘉教授,副系主任为张丹副教授,
伍珍副教授,党支部书记为伍珍副教授。
研究机构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建立了普通心理学实验室和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研究所、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伯克利心理学研究中心。
专业介绍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广泛涉及文、理、医、工、管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力图培养具有交叉型优势的人才。在学科设置上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在研究上侧重认知与神经科学、社会与文化心理学和临床与健康心理学三大学科。
认知与神经科学
认知与神经科学方向涵盖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认知语言学和文化与认知等,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包括ERP、fMRI、计算机模拟和行为实验等,从事认知神经科学,语言和逻辑与心理、脑与决策系统的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实现对脑神经机制、内部心理过程、
个体行为、社会及文化环境的统一研究。
社会与文化心理学
社会与文化心理学方向,将重点进行心理学的本土化和跨文化社会心理比较,反映中国社会的文化特色,探索与中国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自我、群体过程、社会关系、社会认知及决策、社会情绪、道德、团体沟通、权力、民族心态、国际化等热点问题。在国际接轨的平台上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展开研究合作,进行前沿性的探索研究。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研究和解决个体,组织和社会在国家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心理学通过有机地发展基础和应用,特别是以应用促进和带动基础研究,使心理学良性循环发展,并获得自身“造血”机制的重要成长途径。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对心理学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其中健康、激光疟疾、工程、军事、体育等领域的建设尤其受重视,如压力造成的自杀、暴力等问题的心理辅导、突发事件的微机管理和干预、工程设计的人机互动、经济危机下的决策行为、特殊人群的心理测量技术和心理支持等领域。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方向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跨学科资源,发挥清华大学相关学科的研究与实践经验,为中国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心理学专才。应用心理学方向将包括健康与咨询心理学、经济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三大重点。
研究成果
2021年12月14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王非课题组在环境心理学国际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IF = 5.192,JCR Q1)发表题为《Using natural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essential workers during public-health crises: A Study during COVID-19 pandemic》的论文,通过纵向研究设计检验自然环境重复修复理论,并验证自然环境干预对抗疫一线工作者(警察和医护群体)的心理促进作用。
2021年12月15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张丹课题组在神经科学国际期刊《
NEUROIMAGE》(IF = 6.556, JCR Q1)发表题为《Similar brains blend emotion in similar ways: neural representation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emotion profiles》的论文,提出以情绪档案的视角探索情绪反应
个体差异的神经机制。
2022年2月10日,孙沛课题组与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在心理学权威期刊《American Psychologist》(IF = 10.88)发表题为《Psychopathology and Resilience Following Strict COVID-19 Lockdowns in Hubei, China: Examining Person- and Context-Level Predictors for Longitudinal Trajectories》的论文,揭示新冠疫情湖北封城后居民的心理健康变化轨迹及关键的保护/风险因素。
2022年7月15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伍珍课题组在环境心理学国际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IF = 7.649,JCR Q1)发表题为《They can and will: Preschoolers encourage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with rewards and punishments》的论文,采用奖励和第三方惩罚的行为研究方法探索4-6岁学前儿童的环境保护行为,并揭示其随年龄的发展变化。
2022年8月18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张丹课题组使用基于近红外光谱脑成像技术(fNIRS)开展噪声下非母语言语理解神经机制的脑际认知研究,研究成果《Speaker–listener neural coupling reveals a right-lateralized mechanism for non-native speech-in-noise comprehension》被国际期刊《Cerebral Cortex》正式录用并在线发表。
2023年9月11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牟文婷课题组在《Psychological Medicine》(5-year IF 7.6,JCR 1区)发表题为《Developmental pathway for first onset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in females: from adolescence to emerging adulthood》的论文,该研究探索了从青春期到成年初显期抑郁症首次发病的动态病理机制。该研究通过对13.1-15.6岁的青春期少女进行三年的纵向追踪,考查了风险因素动态变化过程和首次抑郁症发病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对于成年初显期抑郁首发的个体,在横跨四大类16个常见抑郁症发病的风险因素中,发病前三年长期处于高风险状态,其间风险因素虽存在小幅波动和变化,但这种变化具有随机性,临床上并不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由牟等人21年提出的“慢性风险假说(Chronic Risk Hypothesis)”,并驳斥了了学界既往普遍认为的“风险恶化假说(Risk Escalation Hypothesis)”。
2023年10月9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张丹课题组在神经科学国际期刊《NeuroImage》在线发表题为“Leading and Following: Noise Differently Affects Semantic and Acoustic Processing during Naturalistic Speech Comprehen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旨通过噪声下自然言语多层级信息的神经响应分析探索噪声下言语理解神经机制。
2023年10月24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陈霓虹课题组在神经科学国际期刊Cerebral Cortex发表题为A “Bandwidth” in Cortical Representations of Multiple Faces的论文,揭示了人类面孔加工中的认知资源限制。
2023年11月7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张丹副教授在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发表基于群体脑扫描的课堂学习相关注意水平测评研究,本研究提出一种可量化测评学生课堂学习相关注意水平的群体脑扫描方法。研究立足脑际认知视角,以个体与班级群体平均脑活动的脑际同步性为指标进行个体注意水平的量化测评。结果表明,个体-群体脑际同步性与其学业表现显著正相关,而经典个体方法所得测评结果与学业表现未发现显著关联。
师生活动
2020年4月26日,
清华大学迎来了109周年校庆。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举办了以线上形式为主的云校庆活动。12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座谈,会议由心理学系副主任
张丹副教授主持。
2022年11月6日,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成立十周年系列活动之“百年清华心理学”在幸福科技实验室举办。社科学院院长、心理学系复系后首任系主任
彭凯平教授,心理学系主任刘嘉教授,副主任
伍珍副教授,在校师生,系友代表齐聚一堂,共庆学院十载生日,共话心理学系新发展。
2022年12月11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举办“喜庆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师生主题党团日活动,共同探讨如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心理学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曾经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的领军人物,当时在心理学系任教的著名学者有
唐钺、
孙国华、
周先庚、沈履、
陈立等人,他们都是中国心理学史的缔造者。心理学系几经风雨,其间还培养了一批著名科学家。如,中国家畜人工授精技术的
波特兰开拓者队和传播者,1931级的
郑丕留;现代试管婴儿之父、美国科学院院士,1933级的
张明觉;著名心理学家,1935级的
曹日昌,中国最早将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于心理学研究的倡导者之一,为中国心理学科的兴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将
清华大学精神带向世界,并为清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2009级
2010级
2011级
2012级
2013级
2014级
2015级
2016级
2017级
2018级
2019级
2020级
2021级
2022级
2023级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024-04-28
系所介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024-04-28
历史沿革.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024-04-28
动态新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024-04-28
拾·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24-04-28
人才培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024-04-28
人才培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024-04-28
人才培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024-04-28
人才培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024-04-28
人才培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024-04-28
人才培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024-04-28
人才培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024-04-28
人才培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