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根据Terry Brooks撰写的系列
奇幻《沙娜拉之剑》的第二部改编,讲述了当四方大陆陷入黑暗之时,精灵族的“神选战士”带着一粒特殊的种子前往“血火同源”之地使智慧之树埃勒里树顺利重生以拯救世界。
该剧是
全球音乐电视台进入有剧本节目领域以来最具雄心的项目,MTV在2014年夏天宣布跳过试映环节直接预订该剧10集,并于2016年1月5日在该台首播。
故事设定在数千年之后的新世界中——一场核浩劫改变了我们熟悉的旧 世界,“人类时代”(Age of Man)已经结束,地球表面的人类文明只剩下废墟。精灵成为
地球的主宰,他们赢得种族战争,让四方大陆恢复了和平。人类与精灵、巨魔和地精和平共存,但这个世界的魔法已经所剩无几。大部分魔法都随着
德鲁伊的死去而消散,Allanon是德鲁伊一族中最后的成员。自从上次战争结束后,智慧之树埃勒里一直将恶魔囚禁在“禁忌之地”(The Forbidding),确保它们不再返回地表作恶。但是现在埃勒里树因为某种原因开始死亡,它不得不召唤沉睡中的Allanon前来商讨对策。每当埃勒里树的一片叶子枯萎,便会有一个恶魔被释放,情况已经相当紧急。保护四方大陆的唯一希望,就是让精灵族“神选战士”中的勇者带着一粒特殊的种子前往“血火
同源”之地,然后再将它带回来,使埃勒里树能顺利重生。
2014年12月
全球音乐电视台台整季预订了该剧,这是MTV进入有剧本节目领域 以来最具雄心的一个新项目,故事根据Terry Brooks撰写的系列
奇幻《沙娜拉之剑》改编。《
超人前传第一季》(Smallville)的创作人Al Gough和Miles Millar将撰写该剧的剧本,电影《
忍者神龟》(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的导演Jonathan Liebesman担任前两集的导演,他们三人还将兼任执行制片人。Terry Brooks本人亦担任执行制片人。Jon Favreau原本应该导演首集,但因为档期冲突而未能如愿,他将保留执行制片人的身份。
第一季将以原著第二本书《奇幻精灵石》(The Elfstones Of Shannara,1982年出版,雄踞《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16周)为取材对象,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夏伊的孙子Wil Ohmsford。当克制恶魔入侵的魔法树开始枯萎死亡时,半人类、
半精灵的Wil将和精灵公主Amberle、人类女子Eretria一同踏上调查真相、保护世界的危险旅程。《沙娜拉之剑》有许多冒险、超自然和爱情元素,这些是年轻人最感兴趣的东西——这也是
全球音乐电视台开发这个项目的主要原因(MTV频道的主要收视对象为18-34年龄区间的年轻人)。有关数据显示,Terry Brooks的
奇幻书籍销量仅次于《
哈利·波特》作者JK Rowling,在尚存于世的奇幻作家中排名第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沙娜拉之剑》系列小说从1977年首次出版以来还从来没有被改编成任何形式的主流影视作品(Fox曾于2007年获得电影改编权,但项目最终流产)。媒体评论称,《沙娜拉之剑》的故事介于《
指环王》和《
冰与火之歌》之间——它既有前者的超长历险和丰富多彩的怪物,也有后者的多王国冲突。
全球音乐电视台希望该剧成为该
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的标志,就像
HBO电视网的《
权力的游戏》和
Starz有线台的《
外乡人》。为此,MTV下了血本(该剧的视觉特效的确不俗)。
为什么要改编第二本书而不是第一本书?Terry Brooks本人解释说,第二本书的情节更丰富,而且有强势女性角色(这是MTV需要的)和反传统的三角恋(这更是MTV需要的)。
如果该剧获得续订,故事素材将来源于后续小说。后续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很多年后”,Wil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了。难道要更换演出阵容?或者让现在的这批演员扮演他们自己的后代?制片人说:我们现在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在
奇幻的历史上,《沙娜拉之剑》是与《
魔戒》、《黑暗塔》、《
真理之剑》等巨著齐名的经典作品,前后共出版了25本,电视剧第一季改编自原著小说的第二册《奇幻精灵石》(The Elfstones of Shannara,1982年出版)。
这本小说虽然早在82年就出版上市,但内容却是不折不扣的青春爱情冒险。说来有意思,虽然《沙娜拉之剑》系列销量惊人(有人说是仅次于《
哈利·波特》的奇幻书籍)有庞大的群众基础,但从第一部1977年首次出版至今从未被改编过,Fox曾在2007年动过电影改编的念头,可惜也在几经波折后死亡。直到2014年底
全球音乐电视台买下了小说的改编权,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制作。
千万别被宏大的剧情吓坏,故事根本没那么复杂,基本就是快递种子历险记,可惜故事背景没法植入快递公司,要不一趟
顺丰什么都解决了。MTV台现在快跟CW台一个水平了,网游画风和幼儿园情感纠葛真配不上这个大背景,本以为会是一个魔幻大剧,结果又是青少年反乌托邦。(天津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