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尾深海带鱼
叉尾深海带鱼
叉尾深海带鱼(学名:Benthodesmus tenuis)是带鱼科、深海带鱼属鱼类,分布于全球三大洋温带海域,主要栖息于大陆架斜坡区底层,水深410~655米。体长可达2300毫米,体银色,下颚、鳃盖、内口和鳃腔黑色。属肉食性,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在寒夜里成群结队,一齐向岸边游去。
形态特征
背鳍ⅩⅩⅩⅦ~ⅩⅩⅩⅫ,78~89;臀鳍Ⅱ-69~76;胸鳍12~13。鳃耙4~5+1+6~8。脊椎骨122~132。
体长为体高16.9~22.0倍、为头长7.0~7.8倍。头长为吻长2.1~2.6倍、为眼径4.6~6.9倍、为眼间隔6.9~9.7倍。
叉尾深海带鱼体很长,已知最大体长为2300毫米,甚侧扁,呈带状,尾向后渐细长。头小,较窄长,前端尖凸,头背缘侧视几呈直线状。吻尖长突出。眼较大,位高,眼间隔宽而平坦。鼻孔小,1个,位于眼的前方。口大,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前缘下方,为眶前骨所盖,下颌前端较上颌突出。齿强大,侧扁而尖,排列稀疏。上颌前端有直立大犬齿3对,侧齿9~17,下颌具侧齿11~16。犁骨无齿,腭骨具1列细齿,舌上无齿。鳃孔宽大,左右鳃盖膜在眼前下方愈合,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细尖。
栖息环境
叉尾深海带鱼是大洋性底层鱼类,生活在暖海中;主要栖息于水深410~655米无岩礁的大陆架斜坡区底层;其幼鱼喜欢活跃在大洋中间层
生活习性
叉尾深海带鱼会在热带通过暖温带海洋环绕全球。叉尾深海带鱼对水温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且有一个奇特的习性,就是在寒夜里能成群结队,一齐向岸边游去。怕强烈阳光,白天鱼群在中、下水层,夜晚到海水上层活动。食性杂,是一种肉食性鱼类。
分布范围
海域: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区及大西洋区的北纬45°~南纬30°海域。国家:安哥拉巴哈马、巴西、刚果古巴、法国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加蓬、圭亚那、印度日本韩国墨西哥纳米比亚索马里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国也门
繁殖方式
叉尾深海带鱼产卵期较长,以4~6月为主,其次是9~11月,一次产卵量在2.5~3.5万粒之间,产卵最适宜水温为17~23℃。
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无危(LC)。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保护级别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