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性缺水
水质性缺水
水质性缺水是指由于水资源受到污染而导致的可用淡水短缺现象。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例如,珠江三角洲虽然水量充沛,但由于河道水体污染和咸潮的影响,清洁水源供应不足,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水质性缺水与资源性缺水、经济性缺水密切相关。资源性缺水可能导致水质性缺水的加剧,而经济性缺水则是水质性缺水的重要原因。如果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从而改善水质。
定义
水质性缺水指的是即使拥有充足的水资源,但由于水体遭受污染,使得水质恶化无法使用而出现的缺水情况。全球多个人口稠密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中东北非的部分国家,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水质性缺水问题。
分布
在中国,水质性缺水的情况尤为突出。作为资源性缺水国家,中国的水资源长期受到忽视和过度开发,导致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普遍受到污染。1997年,中国污废水排放量高达416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水占比超过一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多数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严重影响了河流水质。据统计,1999年141个国控城市河段中有63.8%的水质为IV类到劣V类。
污染
重庆市作为一个新兴直辖市,尽管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之处,但主城区却缺少可供利用的水源。长江望龙门江段两侧均有大面积的污染带,嘉陵江重庆段的磁器口古镇和大溪沟分别呈现重污染和严重污染状态。重庆主城都市区的污水处理率仅为6.5%,每天有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两江。两江支流中,重污染和严重污染的断面比例达到了39.7%。
治理
随着污染的加剧,中国水质性缺水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尤其集中在华北和沿海地区,并逐渐扩散至南方地区上海市广州市是典型的水质性缺水城市,尽管靠近黄浦江珠江,但因水体严重污染,居民不得不依赖远离城市的水源。中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远距离引水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引滦入津、引碧入连等,这些工程大多是为了应对城市污水污染水源导致的水质性缺水问题。
危害
水质性缺水的直接影响是环境恶化,当受污染的水体用于供水时,不仅增加了处理难度和成本,而且难以保证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优质水平。现代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多种新型污染物不易被自然降解,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了保障饮用水卫生,各国不断提高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国也不例外。
标准
中国饮用水水质标准经历了多次修订,从1959年的16项指标逐步增至2006年的106项指标,其中包括常规检测项目和非常规检测项目。这些标准的提升反映了社会对水质的关注和重视,但也体现了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质污染问题的无奈。
成因
水质性缺水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河流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但当冬季径污比低于一定阈值时,河流的自净能力就会受到影响。湖泊和水库的污染来源多样,包括农业活动、渔业养殖和周边土地的污染。地下水污染则可能源于农药化肥的使用、固体废物的随意堆置以及过度开采导致的盐水入侵。
参考资料
什么是“水质性”缺水?.百度教育.2024-10-25
水质性缺水.百度文库.2024-10-25
目录
概述
定义
分布
污染
治理
危害
标准
成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