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塌,船渡11年。嘉靖44年(1565年)浚县知县魏廉川重修。在云溪桥畔,原有一通篆刻于明嘉靖年间的《卫河廉川桥碑》,记载了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原有石桥“岁久颓,民病涉者十余年矣”,为重修石桥,百姓和官府群策群力,仅用了百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项浩大工程。20世纪50年代进行不规整修整,改为公路桥梁,拆除了残缺的石栏杆,随着古城的保护和建设,再次拆除水泥栏杆换为精美的石栏杆。
云溪桥为五孔桥,式样美观,坚固耐久。长60米,高10米,宽12米。中孔高大,便于舟通行,券额上雕一“虎头”,两侧饰以花卉图案。桥两端墩基四角各置卧姿态水兽,形象凶猛逼真,艺术价值较高,现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四角有华表,今已毁坏。桥体用青石砌成,桥下五个半圆形拱券立于桥墩之上,桥墩两端砌作分水尖。拱券除两侧券面采用单块券石横联砌筑外,均采用纵联式的拱券砌法,券面雕花卉图案,主券正中为刻龙门吞水兽。主券高大,下可行舟,经跨8.6米,矢高4.3米。两边四拱券越向外越小。在桥两端的四角墩面上各置一卧姿的石雕水兽,低头引颈作吸水状,形象凶猛逼真。
云溪桥历经500余年,虽经风雨侵蚀和战乱,桥身仍坚固完好,总体建筑结构未发生变化。但桥四角
华表已不存在,桥面两边青石望柱栏板在1958年不规范修复时被换为钢筋混凝土栏杆,桥两端的四角墩面上四个石雕水兽头部早年损毁后均用水泥修补。今云溪桥仍完好在用。
2006年12月底,大运河项目申遗工作拉开帷幕;2009年4月,由国务院牵头,8个省市和13个部委联合组成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大运河申遗上升为国家行动;2013年初,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了首 批申遗点段,分布在北京、
天津市、
河北省、
山东省、
河南省、安徽、
江苏省、
浙江省8个省份的31个遗产区。
云溪桥是
卫河(古运河
永济渠)上仅存的两座古桥梁之一(另一座是
新乡市的合河桥)。云溪桥所横跨的卫河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运河极其重要的一段,云溪桥作为大运河上的一处重要附属遗迹,为研究大运河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文化交流、民族文化宣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014年6月22日,当地时间上午10时许,正在
卡塔尔首都
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浚县云溪桥及桥下悠悠流淌的
卫河(既
永济渠)与全国31个城市的百余历史遗迹共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