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镧
化学危险品之一
硝酸(化学式:La(NO3)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乙醇和酸类。它在499℃时分解,生成镧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氧气。硝酸镧属于燃爆品,人体吸入其烟尘可能导致头痛、恶心等症状,严重可致死。主要用途包括制造光学玻璃、荧光粉、陶瓷电容器添加剂和石油精制加工催化剂。
危险性
健康危害:大鼠急性镧中毒的症状有立即排便、运动失调、呼吸困难,常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机化合物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可燃物的混合物易于着火,并会猛烈燃烧。高温时分解,释出超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毒性比钋强)。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深圳市火种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保持包装完整,防止洒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完整密封,防止吸潮。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反应活性
禁配物: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分解产物:氧化镧,氧化氮
毒理学
急性毒性:LD50:4500 mg/kg(大鼠经口)
生态学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运输信息
包装方法: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化合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 类氧化剂
合成方法
富集法以氯化稀土或稀土硫酸复盐为原料,提取部分后,镧得到相对富集。将稀土硫酸铵复盐用氢氧化钠溶解,经空气氧化其中锑,用硝酸浸出,分离富铈渣,溶液为富镧母液,再经萃取分离,经结晶得富集硝酸镧。
用途
1.用于生产光学玻璃,汽灯纱罩及荧光粉、防腐剂。
2.陶瓷电容器添加剂、石油精炼催化剂。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
氧化性固体 类别 2
皮肤腐蚀 / 刺激 类别 2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类别 2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 一次接触 类别 3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
H272 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5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P220 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 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 用。
事故响应:
P370+P378 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32+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62+P364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 重新使用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 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 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37+P313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 呼吸舒适体位。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安全储存: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 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健康危害: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危险性
急救措施
消防措施
操作处置与储存
监测方法
反应活性
毒理学
生态学
废弃处置
运输信息
法规信息
合成方法
用途
危险性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