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村(1923.5-2009.10),天津人。擅长
中国画。
天津市立美术学校毕业后入华北大学美术科,曾在
中央美术学院专修美术史论。先后在北京美术工作室、《美术》编辑部、中国美术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创作、编辑、研究工作。中国民间美术协会副会长,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顾问、研究员。在国内外出版书籍40部。《
杨柳青年画资料集》获德国
莱比锡市书展银奖。
个人履历
毕业于天津市美术学校,后考入
华北大学美术系,1952年至195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专修美术史论。曾在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美术》杂志编辑部任美术编辑。历任北京美术工作室创作员,《美术》杂志编辑,中国美术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间美术协会副会长,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顾问、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位评委会委员,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木版年画出版研究会理事长。
从50年代起先后在中央美院、中国画院、
中国中央电视台等作民间美术专题讲座,并撰写论文《中国民间年画概要》、《中国门神史话》、《中国石刻线画略史》等百余篇,发表在法、日、
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等国内外刊物上,曾应邀到
澳大利亚、苏联进行讲学、作艺术品鉴定。已出版专著29本,约300万字。
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编著的《
杨柳青年画资料集》获1960年
莱比锡市国际
书展银质奖和1985年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研究奖,《中国美术全集·石刻线画、民间年画》获国家出版金质奖,《中国民间四百宝相》获第十一届图书奖,《戏出年画》获
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等奖。
从12岁到85岁收集了17000余件年画粉本和画版的民间美术研究大家联系起来——他就是年画老人王树村,他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民间美术资源中遨游了70余年,他以一己之力,用自己的双手和著作,保存和发展着中国民间年画。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收藏家王树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0月31日凌晨1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成长经历
王树村1923年出生于年画之乡天津
杨柳青镇,少年时代,画画和收藏年画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
七七事变”后,
天津市沦陷,
日本侵略军用木刻雕版为炮车铺路的场景令他终生难忘,很多民间年画被毁被烧,或被运往伪满或日本,
日寇的罪恶行径使一心学画的王树村产生了抢救和保护民间年画的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王树村的足迹遍布全国数十个传统年画产地和北京的各个古文化街、旧货市场,在73年的岁月中,他倾尽所有薪水和稿费购买、收集的年画粉本和版画共计17000余件。近些年来,王树村将很多珍贵的年画都捐献给了国家。
在被问到早年间为什么从能够成名成家的美术专业“转行”到颇为冷门的美术
历史学特别是民间美术史学研究时,王树村总是这么回答:画画是画家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年画则是大众情感与生活的体现,虽然从事民间美术的研究十分清贫,但它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高的文化价值。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
华北大学和
中央美术学院的学习和研修,为王树村的史论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谈到自己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系统研究中国民间美术,已有60余册专著的研究生涯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时,老人很简单地将之概括为“看旧书,不看新书”。王树村发现日本人撰写的书籍所引用的资料称不上是第一手的,而
古代史籍上留下的相关文字资料又少得可怜;同时,美术史的研究要求“图文并茂”,要把图像资料和年画的内容、人物的背景、整件作品的寓意都进行说明、考证和评赏。在这个阶段,他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杨柳青年画和图像资料较为丰富的京剧版画作为研究对象。
他认为,史料是第一位的,是一切研究工作的切入点。从典籍史料中可以发现和推断某一个地区年画画种的起源、流传、演变,并梳理出发展脉络。在历经无数个苦苦思索的日子后,1959年,王树村出版了《
京剧版画》、《太平天国版画》、《
杨柳青年画资料集》3部重要著作,改变了中国缺少自己的民间美术研究专著的局面。3本书的出版,激励了王树村向民间美术更深的层面掘进,他开始系统地梳理自己所使用的民间年画的研究方法,并开始关注更大范围上的民间美术种类,这样一干就是40年。
在民间美术的研究方法上,王树村非常注意挖掘民间美术中潜藏的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教育意义,而并不仅仅局限于年画艺术水平和流派的评析。他在上世纪90年代完成的《
关公百图》、《
观音百图》、《孔子百图》和《钟馗百图》,显示出了作者50年来所秉承的“看旧书”、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研究理念。有人曾说,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有计划、有规模地抢救收集民间年画文物史料,王树村是第一人;民间年画和民间美术品收藏数量之多、品质之优,王树村是第一人;以毕生精力,长达70年的漫长岁月,投入民间美术研究,王树村是第一人;创立民间美术学科,民间艺术研究著作多达50余部,王树村在学术界也是第一人。这恐怕是对年画老人王树村毕生研究成就的最为完整的概括——他一个人的年画史,从一个侧面印证的是20世纪中国民间美术传承与保护的历史。
守护年画
汉声《
戏出年画》作者王树村,是中国民间年画的守护者,1923年生于著名的年画产地天津
杨柳青镇。从小热爱年画,搜集当时不受看重的各地年画,历时六十余年不改其志。“文革”时期冒死维护万余张年画收藏,成为硕果仅存的文化国宝。
“王树村先生毕生致力于收藏、研究
中原地区年画,倾其一生,历经坎坷和劫难,终于拯救了一些异彩纷呈的珍贵年画,我们也才得以一睹这些文化国宝的鲜活面容。于是,昔日戏曲舞台上那些多姿的人物再次粉墨登场,踩着穿越时空的鼓点,向新世纪的看官们述说着苦乐悲喜、善恶美丑,上演着敌我纷争、爱恨情仇。
为了将这些硕果仅存、几成孤本的“文化国宝”的美感和内涵传达给现代观众,也为了赋予传统年画新的形式和风采,本书将来自不同地区的每幅年画都分解成三部分——“说戏”(介绍年画所表现的戏曲曲目剧情概要)、“说图”(解说年画所表现的情节和角色的特色)、“细部欣赏”(深入年画之所以动人的精髓所在),让读者在欣赏美妙的年画艺术的同时,产生有如观看一出新戏上演的快乐。 ”
“不只年画使我们吃惊,王树村这个人、他搜集年画的狂热和冒死维护年画的精神,更加令我们吃惊。王树村,正是生长在生产著名年画的天津
杨柳青镇。他爱年画,从小搜集当时并不为人看重的年画。数十年的收藏量是惊人的——包括许多珍贵的
清代木雕原版和千百张来自中国各地的年画。收藏民艺,本属私人癖好,谁能想到有朝一日竟会成为政治运动中的罪状。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展开,在所向披靡的“除四旧”口号下,多少优秀的传统艺术被捣毁、焚烧。至于收藏家,当然是要批垮、斗臭的对象。正是这位文质彬彬、说话细缓的王树村,赶紧打点历年珍藏,总量有二十多箱之巨,冒着被人揭发的危险,恳求一位司机助他连夜运出北京城,到了乡间。这么多的东西能往哪里放呢?他往土里埋,农舍废物角落里堆,草里藏……回到城里,他还表演式地当众焚烧了一批年画及民艺作品,以表示自己跟随革命、“除四旧”的决心——这批东西,大多是他收藏品中较不重要的次品。在漫长的十年“文革”中,王树村这大胆至极的作为,只要稍微走漏风声,显出蛛丝马迹,都是个人难以承担的大罪。这行为已远超过一个民艺爱好者的行径,而十年中王树村的沉着和忍耐更是了不起。苦难的岁月过去了,地下掩埋的收藏重新掘起。再看看,古老的雕版、艳丽如昔的年画,多数都已成为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国宝。这些国宝,可以说是王树村拼了命维护下来的。”
著作目录
杨柳青年画资料集 1959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京剧版画 1959年
北京出版社高桐轩(年画艺人传) 1963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各地年画研究 1976年 香港出版公司
杨柳青墨线年画 1980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
徐白斋(灯画艺人传) 1983年 上诲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全集(21 民间年画) 1985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民间文艺学(合著) 1987年
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年画百图 1988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全集(19.石刻线画) 1988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戏出年画 1990年 台湾汉声出版有限公司
中国民俗版画集(英、德、法文) 1990年
外文出版社中国年画史图录 1991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原地区杨柳青木版年画(一) 1992年 杨柳青画社
观音百图 1995年 岭南出版社
关公百图 1995年 岭南出版社
孔子百图 1995年 岭南出版社年画三国志(日文版) 1994年 日本集英出版社
中国人之智慧 1995年 日本集英出版社
中国民间艺术 1995年 香港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年画 1998年
辽宁美术出版社杨柳青镇年画全集 1999年 天津杨柳青年画社出版
京剧画谱 1999年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世界艺术全鉴·民间诸艺 2000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 开封朱仙镇年画 2001年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杨柳青年画(民俗卷) 2001年 台湾汉声出版公司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绘画卷) 2003年
吉林美术出版社中国民间画诀(增订本) 2003年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王树村藏年画精品 2004年 岭南出版社
中国民间美术史 2004年 岭南出版社
中国非物质遗产丛书――年画 2005年
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店铺招幌 2005年 外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