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足根螨
蛛形纲真螨目粉螨科动物
刺足长毛根螨(学名:Rhizoglyphus echinopus),又称赤足根螨。
形态特征
成虫宽卵圆形,体长0.6~0.9毫米,乳白色,有光泽,鄂体部、足浅红褐色,美国白灯蛾3对足,若虫和成虫4对。卵白色,椭圆形,长约0.2毫米。
成螨 雌螨体长0.58-0.87mm,宽卵圆形,白色发亮。肢和附肢浅褐红色;前足体板近长方形;后缘不平直;基节上毛粗大,马刀形。格氏器官末端分叉。顶内毛与内毛等长,或稍长;顶外毛短小,位于前足体侧缘中间,胛外毛长为胛内毛的2-4倍,足短粗,跗节Ⅰ、Ⅱ有一根背毛呈圆锥形刺状。交配囊紧接于肛孔的后端,有一较大的外口。雄螨体长0.57- O.8mm。体色和特征相似于雌螨,阳茎呈宽圆筒形。跗节爪大而粗,基部有一根圆锥形刺。卵椭圆形,长0.2mm,乳白色半透明。若螨 体长0.2-0.3mm,体形与成螨相似,颗体和足色浅,胴体呈白色。
地理分布
繁殖规律
年发生9-18代,以成螨在土壤中越冬,腐烂的鳞茎残瓣中最多,也有在贮藏的鳞茎鳞瓣内越冬。两性生殖。在相同的高湿下,温度18.3-24℃时,完成1代需17-27天,在20 –26.7℃时,只需9-13天。雌螨交配后1-3天开始产卵,每雌平均产卵200粒左右。卵期3- 5天。1龄和3龄若螨期,遇到不适条件时,出现体形变小的活动化播体。若螨和成螨开始多在块根周围活动为害,当鳞茎腐烂便集中于腐烂处取食。螨量大小与鳞茎腐烂程度关系密切。该螨既有寄生性也有腐生性,同时也有很强的携带腐烂病菌和镰刀菌属的能力。喜欢高湿的土壤环境,高温干旱对其生存繁殖不利。
主要危害作物
韭黄、韭菜、葱类、百合、芋、甜菜、马铃薯、唐菖蒲、半夏、川贝母等。
防治方法
1.栽培防治选用无病虫的田块,不连茬种植,可减少虫源;高温季节深耕暴晒,可消灭大量长毛根螨;栽种前对土壤严格消毒,并选用无虫的鳞茎,以防止根螨和腐烂病的发生蔓延。
2. 药剂防治用20%杀灭菊酯、辛硫磷混合乳油,每667平方米200-250ml,拌湿润的细土,翻耕后撒入田内,然后整地种植。鳞茎在种植前用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乳油 6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30%蛾螨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5%扫螨净乳油3000 -4000倍液喷洒,晾干后栽种或贮藏,能杀死大量长毛根螨及其它害虫,或将种球浸入上述任何一种药剂稀释液中浸10-15分钟,然后晾干种植,均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繁殖规律
主要危害作物
防治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