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钰(1882-1944),字景瑗,广东清远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
中将。曾任国民政府中央政务会议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政府委员及军事厅长。
1905年后,陈可钰加入同盟会。1910年至1911年间,陈可钰先后参加了广州新军庚戌起义和震撼世界的
辛亥革命。1914年,陈可钰参加
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1922年,
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陈可钰率警卫团在广州总统府抵御叛军。1923,陈可钰被任命为广州宪兵司令,后转任大元帅府参军。1926年夏天,副军长陈可钰代军长,率部参加北伐。1927年10月,陈可钰被特任为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次年,因病辞去
军政各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可钰举家迁回老家白石潭山区暂避战火。1944年10月14日,陈可钰在
清远市病逝。
陈可钰重视教育,自筹资金在家乡田心村买地创建了汝佩小学。1927年,他修书向
广东省有关领导疏通关节,使清远县获准举办清远初级中学。1942年,日军入侵时,他把在石潭的“景瑗图书馆”和自己部分住宅让清远中学作临时校舍。1944年,他召集当地开明乡绅开会,建议创办一间中学。陈可钰逝世后,
国民政府向他发出“褒扬令”,追赠他国民革命军
中将军衔。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陈可钰出生于清远县白石潭田心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今属清新县石潭镇)。1904年,年仅16岁的陈可钰读完清远简易师范学校,考取了广东将弁学堂(军事学校),毕业后被派往香山拱北(今珠海市拱北)当见习统领,开始了一生的军事生涯。期间,受到
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逐渐认识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与同学
邓仲元等人加入了
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决心追随孙中山革命。
革命经历
1910年至1911年间,陈可钰先后参加了广州新军庚戌起义和震撼世界的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失败后,陈可钰流亡
香港特别行政区。1914年,陈可钰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1914年5月,陈可钰在筹备武装工作中,因从澳门运送炸药回香港被港英政府发觉而遭逮捕入狱。至1920年的秋天,孙中山委派邓铿等人前往香港与港英局交涉,在被关押7年后,始得出狱。出狱后,陈可钰旋即前往
漳州市参加援闽粤军。
1921年5月,
孙中山在
广州市就任非常大总统,决定出师北伐。为确保总统府的安全,
邓仲元从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抽调一批骨干成立了总统府大本营警卫团,陈可钰毛遂自荐担任警卫团团长。1922年6月16日,
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炮轰广州粤秀楼总统府。陈可钰遂命令卫士带着孙中山先行撤走,他和叶挺带着50名卫士分三道防线留守
南京总统府。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由
上海市返回广州,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重新成立了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陈可钰被任命为广州宪兵司令,后转任大元帅府参军,跟随
孙中山左右,协助孙中山的各项工作。
1926年夏天,
广州国民政府召开会议,通过出师北伐案。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兼第四军军长李济琛奉命镇守
广州市,副军长陈可钰代军长率领第四军的第十师、第十二师和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进军湘、鄂、赣等省,参加北伐战争,在汀泗桥、
贺胜桥之战全歼
吴佩孚主力。1927年8月,
蒋介石、
汪精卫背叛革命、“清党”破坏国共合作,陈可钰在广州后方第四军司令部,召开
少校以上军官会议。他高声斥责:“蒋介石之流都不是忠于革命的军人,而是奸诈残酷的新军阀,必须将他们打倒,才能继续革命,中国才有前途。
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应该团结合作到底,以完成革命大业。”10月,陈可钰被特任为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二年8月,在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上,被任为国民政府中央政务会议委员会委员、兼
广东省政府委员及军事厅长。同年,因病辞去
军政各职。
晚年经历
多年的征战,使得陈可钰的身体大不如前。民国19年,他到广州珠江河畔二沙岛疗养院治病疗养,不再过问军政事务。1933年,
陈济棠等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同袍,为纪念陈可钰将军建立、发展粤军第一师的贡献,及大革命时期对于统一两广、出师北伐的功勋,发起并捐款建立景瑗图书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广州城不断受到
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迫于无奈,陈可钰将军在夫人苏玉成的建议下,举家迁回老家白石潭山区暂避战火。1942年,日军入侵
清远市,县城一度搬到石潭。陈可钰避居白湾,让出图书馆和住所给清远中学做校舍。此外,陈可钰还将在清远的一些产业收入无偿献给清远中学,故清远中学也曾叫“景瑗中学”。1944年2月,他召集当地开明乡绅开会,建议创办一间中学。1944年10月14日,陈可钰将军于家乡石潭病逝。享年62岁。1947年3月29日,为纪念陈可钰,
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将清远中学更名为“清远景瑗中学”。1945年1月23日,
国民政府发出“褒扬令”,称“陈可钰秉性忠诚,夙娴韬略,早岁参加革命颠沛不渝”,“
陈炯明之变,捍拒叛兵,忠勇尤著”,“北伐厥功至钜”;同年4月18日,追赠他国民革命军
中将军衔。
社会公益
1927年,陈可钰亲自修书向省有关领导疏通关节,使清远县获准举办清远初级中学。1931年,在
广州市疗养期间,陈可钰得知清远先后两次遭
洪灾,灾情严重,便专程找清远县籍在省人士
邱可荣、黄开山等商议发起救灾,并召开旅省同乡紧急救灾大会,发动募捐。他带头捐资500元,与会者踊跃解囊,当场共捐得白银5000多元为灾区人民雪中送炭。
1942年,日军入侵
清远市,县城一度搬到石潭。陈可钰避居白湾,让出图书馆和住所给清远中学做校舍。此外,陈可钰还将在清远的一些产业收入无偿献给清远中学,故清远中学也曾叫“景瑗中学”。陈可钰对教育的支持还体现在他倡议创办的
清远滨江中学上。他看到滨江山区缺乏中学教育,对民众的启蒙开智十分不利,1944年2月,他拖着病躯,亲自召集当地开明乡绅开会,建议创办一间中学。陈可钰还在遗嘱中明确写上把一部分田产和房屋,分别捐给本村小学和清远中学作为办校经费。
后世纪念
陈可钰故居(纪念馆)
陈可钰故居位于
清新区石潭镇街道居委会新民街6号,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由陈可钰领导的原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旧部捐建。坐北向南,
建筑面积1288平方米。由藏书阁、景瑗图书馆和家属住所、环山亭组成。1985年初,清远县政府拨款重修,将故居命名为“陈可钰将军纪念馆”,扩建了陈可钰将军纪念馆门楼。
相关事件
保护孙中山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炮轰广州粤秀楼总统府。16日凌晨两点,
孙中山得到秘密报告,陈炯明部队将攻击粤秀楼,情势危急。陈可钰遂命令卫士强行架着孙中山先行撤走,他和叶挺带着50名卫士分三道防线留守总统府。黎明时,陈可钰指挥
卫队开始用
来福枪和
机关枪与叛军对射。叶挺在总统府前院第一道防线奋勇抗击,陈可钰在第三道防线贴身护卫宋庆龄烧毁重要文件。经过浴血奋战,卫队击退叛军三十余次的进攻。在孙中山安抵
中山舰后,陈可钰和叶挺掩护宋庆龄安全撤离。
铁军军长
1926年夏天,
广州国民政府召开会议,通过出师北伐案。国民革命军被编为八个军分三路进军讨伐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等军阀。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兼第四军军长李济琛奉命镇守广州,副军长陈可钰代军长率领第四军的第十师、第十二师和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进军湘、鄂、赣等省,参加北伐战争。在历时四个多月的二次北伐战争中,陈可钰亲自指挥了
安仁县、碌田、攸县战役,醴陵战役,平江战役,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之战、武昌战役,德安马回岭战役等七个对整个北伐战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其中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全歼吴佩孚主力,成为北伐战争中两个著名战役。第四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纪律严明。其中尤以叶挺独立团战斗力最强、牺牲最巨、战功最大、战果最辉煌。
武汉市各届人士为庆祝武昌大捷,将正面铸有“铁军”二字的铁盾赠给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四军自此荣获“铁军”殊荣,陈可钰被称为“铁军军长”。
不惧利诱
1927年8月,
蒋介石、
汪精卫背叛革命、“清党”破坏国共合作,陈可钰对此十分愤恨。他在广州后方第四军司令部,召开
少校以上军官会议。他高声斥责:“蒋介石之流都不是忠于革命的军人,而是奸诈残酷的新军阀,必须将他们打倒,才能继续革命,中国才有前途。
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应该团结合作到底,以完成革命大业。”在当时国民党高级将领中,陈可钰第一个站出来公开揭露蒋介石的反动面目,以致后来受到蒋介石的排挤和打击。受“达则济天下,退则善其身”的传统思想影响,加上身患肠结核病,陈可钰自此不再过问
军政事务,长期在广州
二沙岛医院疗养,并与两位好友在二沙岛各建一座小房子居住,史称“三家村”。
蒋介石为利用陈可钰在军中的影响力,曾多次派人到
广州市向他封官许愿,都被他以体弱多病为由拒绝,后来甚至连
广东省军事厅厅长一职也辞去。
人物评价
陈可钰指挥部队喜欢亲自到前线察看地形,与师、团将领共同商讨进攻计划,常与
李宗仁等互相配合,拟定作战方案,战无不胜。(南方日报评)
他“指挥警卫团打得好,打得勇敢”,“是战争史上一个奇迹”(
孙中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