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可感物
感觉与可感物
《感觉与可感物》是约翰·奥斯汀的著作,由陈嘉映译成汉语,2010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奥斯汀是上世纪中叶牛津市哲学的主导人物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是剑桥学派最重要的语言利奥六世奥斯汀(John Langshaw Austin)为数不多的重要著述之一,是作者针对逻辑语言学领军人物阿尔弗雷德·艾耶尔的驳论。全书共分十一章。作者从艾耶尔等人的错误入手,逐一对其加以驳斥。本书中文版是我国当今最重要哲学家陈嘉映教授2001年译出的。译稿完成后,陈嘉映教授曾以此稿在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多次开设专题讲座,以中英文对勘的形式讲授此书。此次出版,也拟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可以成为高校哲学系的专业教材。
作者逝世后
他逝世后一段时间里,其影响有增无减。此后,他的影响逐渐降低,不过,“日常语言学派”的一些主张和方法,仍然广有传人,并且程度不同地被其他倾向的利奥六世接受。奥斯汀的工作中,始终受到重视的是他关于记述式言语和施行式言语的研究;施太格缪勒那部广有影响的《当代哲学主流》,给了这个题目不少篇幅,此外几乎没有谈到奥斯汀的其他工作。我觉得这是件憾事,在我看,奥斯汀的哲学思想中还有很多宝藏未得到开发,他提出的很多问题,可以引导我们更深地运思。我打算和年轻学者合作,把他的三本书都译出来,杨玉成译《如何以言行事》,方旭东译《哲学论文集》,我来译这本《感觉与可感物》。目录瓦诺克前言一二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索引附录:《感觉与可感物》读后作者介绍作者:(英国)J.L.奥斯汀译者:陈嘉映文摘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好像把海市蜃楼看作是干渴难当筋啵力尽的旅行者因心智狂乱而臆想出来的景象(幻觉),另一些人认为那是大气折射的结果:地平线以下的景观被投射到了地平线上方(错觉)。(你可能记得,阿尔弗雷德·艾耶尔把它看作幻觉,尽管他把它和其它所有事例都引作错觉的事例。他不是说看似有绿洲的地方并无绿洲,而是直截了当说“它并不存在”。)“错觉论证”对错觉和幻觉不加区分,并积极利用此点,我认为,缘故如下。只要提议说展示出来吸引我们的那些事例是错觉,那么,(从这个词的日常用法来看)这就意味着有某种我们的确感知到的东西。而悄悄着手把这些事例叫作幻觉,就塞进了一种很不一样的意味:这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不真实的东西,或反正是“非物质的”东西。这两种意味合在一起,可以不知不觉间暗示,在所引的事例中我们的确感知到某种东西,但这是某种非物质的东西;这种暗示,即使还算不上结论,也肯定处心积虑推挤我们一把,恰恰向感觉与料理论家要我们接受的立场推挤得更近一点儿。关于错觉和幻觉间的区别以及不可搅浑两者的理由,且说到这里——虽然蛮可以再说很多。现在让我们简要查看一下阿尔弗雷德·艾耶尔列出的其他一些事例。例如反射。无疑,你若适当地安置一些镜子,就能够用它们制造出错觉。然而,事情像他意味的那样,凡在镜子中看见东西都是错觉吗?显然不是。因为在镜子中看东西是完全正常的事,再熟悉不过,通常根本谈不上有谁会被蒙骗。无疑,你要是个从来没有见过镜子的婴儿或土人,站到镜子前,你可能相当困惑,甚至出现视觉混乱。但我们其他人因此就该在这里谈论错觉吗?
参考资料
《感觉与可感物》.book.kongfz.com.2011-03-20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逝世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