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钟,1928年7月1日出生于
湖北省武汉市,籍贯
江苏省南京市,中国戏剧教育家、导演。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导演、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田汉研究会会长;
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国家大剧院戏剧艺术总监、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原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委员。
徐晓钟1945年在汉口市立第一男子中学组织"学余剧社",演出了京剧《空城计》。1946年徐晓钟和同学们一起组织了武汉学生联合演剧团,演出了张骏祥的《万世师表》、契诃夫的《求婚》及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进步作品。1948年徐晓钟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1949年徐晓钟先后在华北大学及中央戏剧学院学习,1955~1960年徐晓钟在莫斯科卢那察尔斯基戏剧学院导演系学习,师从尤·阿·扎瓦茨基。1960年徐晓钟学成回国在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任教,1981徐晓钟年任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1983年至1999年徐晓钟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1999年至2006年徐晓钟任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2009年8月27日,徐晓钟执导话剧《
浮士德》在
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2016年,徐晓钟受邀参加
国际戏剧节论坛 。2017年,徐晓钟出版图书《导演艺术论(上下)》。2018年3月5日,徐晓钟出席
话剧《苏东坡》全国首演专家研讨会。
徐晓钟导演的《春秋魂》(《屈原》)于1996年获中国文化部“
文华奖导演奖”;徐晓钟导演的意大利歌剧《
图兰朵:魔咒缘起》,获1996年中国全国歌剧观摩演出优秀导演奖。2000年徐晓钟导演
京剧《天下归心》获“文化部2000年京剧节”优秀导演奖;徐晓钟在香港话剧团导演
亨利克·易卜生诗剧《培尔·金特》和中国剧《春秋魂》于2000年获第九届“
香港舞台剧奖”、“特别荣誉奖”。徐晓钟导演的话剧《桑树坪纪事》被中国戏剧界誉为中国新时期戏剧的里程碑作品,受到中央文化部嘉奖。2007年,中国话剧诞辰百年纪念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徐晓钟1928年7月出生于湖北武汉一个工人家庭里,他少年时喜爱京剧,会拉京胡。1945年徐晓钟在汉口市立第一男子中学组织"学余剧社",演出了京剧《空城計》。后受"抗敌演剧队"的影响热爱上话剧。1946年徐晓钟和同学们一起组织了包括武汉20余所中学和专科学院、60余人组成的"跨院校"的"武汉学生联合演剧团"("学联剧团")。徐晓钟和剧团的一部分领导成员于1948年8月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投入了南京进步学生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立剧专迁至北京并入华北大学第三部,1950年中央戏剧学院在此基础上成立,徐晓钟成为中央戏剧学院首批学生并被选为第一届学生会主席。
工作经历
成长时期
徐晓钟1951年
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留在学校教务处生活指导科担任助理员,但他并没有就此停止对导演艺术的学习和钻研,1954年徐晓钟考取赴
苏联学习留学生,1955年至1960年在莫斯科卢那察尔斯基国立戏剧学院导演系学习,师从著名导演尤·阿·扎瓦茨基。
稳步发展
徐晓钟1960年学成回国在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任教。1983年,徐晓钟带着查明哲、王晓鹰这批学生,排演了
亨利克·易卜生的名剧《
培尔·金特》;同年,担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1987年,徐晓钟执导话剧《桑树坪纪事》,该剧讲述了1968年至1969年前后下乡浪潮之中的的西部农村 。1993年,徐晓钟担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文化艺术界委员 。1995年10月,徐晓钟执导的话剧《春秋魂》获得
文华奖导演奖 。1996年,徐晓钟发表书籍《向“表现美学”拓宽的导演艺术》,该书籍由中国戏剧出版 。1998年,徐晓钟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文化艺术界委员。1999年至2006年,徐晓钟担任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2000年,徐晓钟导演
亨利克·易卜生诗剧《
培尔·金特》和中国剧《春秋魂》获得第九届“
香港舞台剧奖”和“特别荣誉奖” 。2003年4月2日为庆祝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创立20周年,由徐晓钟执导的经典话剧《雷雨》在
首都剧场上演2007年,徐晓钟被授予“中国有突出贡献的话剧艺术家”称号 。2009年8月27日,徐晓钟执导由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著作改编的话剧《
浮士德》在
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该剧由
许承先、
周野芒主演。2011年,徐晓钟获得第21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育人奖 。2016年,徐晓钟受邀参加
国际戏剧节论坛 ;同年12月23日,徐晓钟参加
中央民族乐团和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在中央民族乐团举行了“把国乐推向世界舞台——《又见国乐》访美研讨会” 。2017年,徐晓钟发表由
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导演艺术论(上下)》。2018年3月5日,话剧《苏东坡》全国首演专家研讨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徐晓钟出席研讨会 。2023年2月5日,徐晓钟被评为“国家大剧院2022年度荣誉艺术家” 。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徐晓钟在进行导演创作时,为重视“导演构思”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在其论著《“导演构思”诗学》中说:“‘导演构思’是导演对未来演出的总体设想和预见;是导演自己对剧本哲理内涵与艺术形象的解读;是体现他自己‘解读’的关于哲理、诗情、舞台形象与演出形式相统一的总体构想。它的核心内容包括‘演出的现实意义和最高任务’、‘演出的形象种子’以及涉及美学原则与演剧观属性、演出风格的把握及总的处理原则(包括舞台和音乐的使用原则)。”
书籍
艺术主张
徐晓钟的戏剧主张是,从“在体验基础上的再体现”到“以再现原则为主,进表现原则的美学特征”,再到“向‘表现美学’拓宽”,徐晓钟完成了“在兼容与结合中嬗变”的演剧美学阐发。徐晓钟的“兼容”是“有区分”的“兼容”,他总是强调要把“再现”与“表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布莱希特各自主张的美学特征先区分开,然后再进行有机结合,他说“我是主张体验艺术与表现艺术结合的,但是我认为,正是为了两种流派积极因素的结合,就不要在概念上模糊这两种流派本来的特征。无论体验派还是表现派,都可以在
现实主义表演艺术中占有一席地位。”徐晓钟的“结合”是“以‘我’为主”的“结合”,也就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以自己民族的审美特性为主,继承传统戏曲应以话剧的审美特征及现代观众的现代审美取向为主,以导演艺术家自己的创作个性与美学追求为主。徐晓钟将这种“有区分的兼容”“以‘我’为主的结合”的演剧观概括为:“继承现实主义美学传统,在更高层次上学习包括戏曲艺术在内的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美学财富;有分析地吸收西方现代戏剧(包括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一切有价值的成果,辩证地兼收并蓄,以‘我’为主,以求我们戏剧艺术的不断革新。”这是徐晓钟长期以来对导演艺术创作规律深入探究的思想结晶,是“诗化
现实主义”演剧美学的精练表述,也是他成为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后对学院教学的战略思考。
荣誉奖项
荣誉称号
作品奖项
以上资料来源:
人物轶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国民党抗日军队聚集在武汉江边号征百姓的房子宿营。徐晓钟的家里也住进了大兵,这些大兵实际上是扛大枪的庄稼汉,他们纯朴笃厚,留在小晓钟印象里的是"这些大兵特好"。其中一个大兵和小晓钟交了朋友,他也喜欢唱
京剧,于是这一大一小成了戏友。那时武汉新市场(现民众乐园)里有个舞台,听说唱
连台本戏《民族英雄朱洪武》,大戏友便领着小戏迷,步行、搭车、再步行......这对五、六岁的孩子是一次长途跋涉,终于从江岸到了汉口,实现了徐晓钟一生中值得纪念的一个"第一次":第一次看了京剧。
人物评价
在中国当代戏剧艺术发展进程中,徐晓钟是一位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的代表性人物。他致力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戏剧文化,致力于挖掘展现中国戏剧魅力,致力于推动东方戏剧与西方戏剧的全方位融合,对中国戏剧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文艺评论
作为中国戏剧界坐标性人物,徐晓钟在舞台上推出过许多作品;作为一名戏剧教育工作者,也为中国戏剧培养了大量人才,是大家尊称老师。——北京日报
徐晓钟是一位在中国当代戏剧艺术发展进程中,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的人物。——人民网
徐晓钟在戏剧创作中探索前沿的课题成果,转化为基础性的、可操作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调动艺术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徐晓钟在每一次创作中有着明确的探索目标与实验目的。他执导的多部话剧、
歌剧和戏曲蕴涵着开掘生活、开掘历史和开掘人性的深哲思。——
中国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