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偏顶蛤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动物
黑偏顶蛤(Modiolus atrata),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壳表面呈黑色,壳内淡蓝色。贝壳个体很小,近三角形,壳顶偏向背缘而得名。腹缘略凸,背缘呈弓形,后缘呈圆形。足丝淡黄色,极细软。主要生活在潮间带的中、下部。黑偏顶蛤仅生长在潮间带的中下区,是沿岸潮间带中最常见的蛤类之一。肉可供食用,但由于个体较小,经济价值不大。
形态特征
黑偏顶蛤壳略呈三角形,壳长5~18毫米,壳宽3~10毫米,壳高3~15毫米。壳表黑色,老者个体顶部壳皮易脱落,露出白色或淡粉色,壳内面黑色,略带珍珠光泽。壳顶靠近壳的最前端,腹缘直,但中部稍向内凹。背缘前半部斜向后上方,呈截状,是为合线,后半部稍圆,斜向后腹缘。壳表面从壳顶到后方有一条隆起肋。壳表面具有黑色的外皮,故名黑偏顶蛤。老的个体外皮常脱落而呈灰白色。生长线明显。壳内面呈紫灰色,稍带光泽。足呈淡黄色,极细软。外套痕不明显。后闭壳肌痕为卵圆形,位近后端背侧,前闭壳肌痕小,不明显。本种均为小型个体,一般的壳高约7毫米,长约13毫米,宽约6毫米。生活时,用足吸着于岩石上,分布非常广,数目非常多,有的在岩石上互相重叠,恰如堆积的蓄麦粒,因此又被称为海蒿麦。
性状特征:黑偏顶蛤呈椭圆状楔形。前端圆,后端扁,后端两侧有大而圆的闭壳肌。外质膜极发达,足小,呈棒状,两外套膜间有明显的生殖腺。外套后端有一点愈合,形成明显的入水孔和出水孔,入水孔皆呈紫褐色,其入水孔周边的分枝状小触手颜色更深。出水孔紫褐色,全体深棕色。背部透过外套膜可见深褐色的脏团。生殖腺颜色较深。气微腥,味咸,嚼之有海米样鲜腥气。
分布范围
黑偏顶蛤在石槽村、黑石礁,河口,小平岛等岩岸均有分布。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