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平衡(
英语:Balance of
功率 ),亦译做“均势”、“势力均衡”,是古典
现实主义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文献中的“格局”概念与此相近。此一概念可以指一种强调国家间应彼此警惕、制约的政策主张。也可以指客观存在的,国际体系间的权力对比态势。
权力平衡
究竟采何定义,端视文献脉络而定。
另外,由于权力的行使主体非仅限于国家,组织、机构、企业、
政党体系、家族中,也可能有权力平衡的现象。例如某种产品市场或某个国家的政党体系中,也可以出现“权力平衡”。其参与者,如公司、自然人,也可以采取权力平衡的策略以获取各种利益。
权力平衡作为制衡政策
权力平衡作为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主轴,可谓历史悠久,此一政策可称为“均势原则”(A doctrine of equilibrium)。此一政策希望达成的目标是,使相互竞争的各方势力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彼此牵制的状态,不使任何一方过于强大而打破均势,破坏稳定,成为
霸权(hegemon),主宰国际体系。这一原则也可以用在市场策略、政党斗争、人际关系等等竞争环境中。
权力平衡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策略,不一定需要学理的阐述,而作为常识普遍存在。如
英国哲学家休姆在其“权力平衡论”(Essay on the Balance of Power)所言,权力平衡是古今政治理论家与政治人物都耳熟能详的。它的来源不过是自我保存的本能和人生经验而已。
现代
现实主义理论家,包括古典派与结构派,都认为国家倾向制衡(balance)任何过于强大的同。由于国际体处于无政府状态,制衡是唯一防止国际社会沦于帝国霸权专断主宰的理性出路。这一原则对于大国(列强)而言尤其真确。因为小国对国际政治影响较少,其选项比较无足轻重。
制衡种类
制衡政策大别为两类:
内部制衡(internal balancing)。即对内加强自己的军经实力,可称为“自强”、“把自己的事办好”。
外部制衡(external balancing)。即对外结交盟友,抵制威胁的来源,并挑拨其他国家间的利害冲突,不使结盟对抗我国。统一战线可说是“外部制衡”的一种应用。
其他选项
国家(或者其他权力单位)还可能采取以下策略,但现实主义者认为,“大国”仍以制衡为主轴。下列策略只是暂时、偶发的权宜措施而已。
“搭车”(Bandwagoning)。在本国利益也多少能获得满足的条件下,即附和他国的要求、顺应他国的利益。有时也称为“搭顺风车”、“免费乘车”(Free-riding)。
“虚应故事”(Balking)。为更多地确保本国利益,对与本国利害冲突的他国压力采取最小程度配合的策略,敷衍了事。
“卸责”(buck-passing)。面对外部挑战,不亲自出头对抗,而让其他国家先去面对威胁的来源,本国则冷静观察事态发展,在适当时机再介入渔利。此一策略也被称为“回避”(hedging)。
“渗透”(penetrating)。为维护本国利益,主动发掘对手国内部的政治矛盾,动员其内部有利于本国的力量,使不利我国的政策不致发生,或使其决策有利于我。
但是现实主义者们认为,逃避卸责、渗透搭车,都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对手也有理性计算的能力,可以识破此等策略而反制。国家利益之保障最终仍要依赖“制衡”。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