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坛村
福建泉州安溪县官桥镇下辖村
善坛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官桥镇,在镇政府驻地西北5.1公里处,海拔403米。东、西、北三面环山,在地势向南倾斜的山坡地。原名盐坛。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钟氏先祖自厦门禾山钟宅村迁入肇基。其祖原以晒盐为业,徙居此地称盐坛,因与人为善,遂改称善坛。村委会设在大墓,辖8个组26个自然村。该村为畲族少数民族村,2017年被评选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
简介
主要山体分为三大片,即格后鼎山片、圣泉山龙山片、白塘庵茉莉尖山片。溪流为三条坑沟,即东坑镇(庵 坑)、中坑(大蓝坑)、西坑(田头坑)。侨乡,有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发展金融、建筑、房地产、旅游等业,在安溪县兴建多项公益事业的的钟铭选家族。村民主要为锺姓
善坛村全村人口5573人,1320户,分布在8个自然角落,有31个村民小组,系安溪县最大的少数民族村。本届村委会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2人;党支部现有党员72人,其中农村党员62人,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16人,女党员8人。本届支委成员5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3人。
福建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政协第八、第九、第十届泉州市委员钟丁山为善坛村党支部书记。曾被省、市、县、镇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等等先进称号。
经济
全村有耕地面积1600亩, 山地面积6021亩, 人均耕地不足三分, 自然条件较差, 基础设施薄弱, 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自从93年村党支部换届以来,以加快发展山区经济为主题,转变小农经济意识和陈旧观念,致力挖掘潜力,打好侨牌,运用侨资,努力做好侨文章,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村企业为支点,全面发展农、林、茶、果,努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1997年率先步入小康村行列。
2012年工农业总产值9850万元,人均纯收入9500元,村财收入38万元。
特色建筑
善坛村的特色建筑之一是安溪善坛妈祖庙,这座庙宇不仅是村民信仰的中心,也是村落的文化象征。
钟氏先祖
据传善坛钟氏先祖“颜德公,原住厦门市钟宅社区,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三。因为是畲族,世代人少势弱,受大族欺侮,祖先就立下一条规矩.每一代都要有人出祖,到外乡繁衍。到了“颜德公”这一代,兄弟都长大的时候,又要有人出祖了。这要离开家乡和父母兄弟,独自到陌生的地方重建家园,谁也不愿意离开,就想出了一个抽签的主意。结果,“颜德公”抽到了出祖的签。他想到不知要到何处安家,日夜啼哭。有一个晚上,“颜德公”做了一个奇异的梦,他梦见一个女子,端庄素美,云鬓上别着一朵花,手里提着一盏灯,站在床前说:“你不要伤心,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都跟着。”说完就不见了。颜德醒了过来,知道那女子就是沿海渔民奉敬的妈祖娘娘,就转悲为喜了。第二天清早,“颜德公”便跟兄弟们商量说:“昨夜妈祖娘娘托梦,说要护送我出祖。我走的时候,要把妈祖娘娘的神像背走。”众兄弟一听,都反对着说:“妈祖娘娘是我们讨海人的保护神,大家都有份,你怎么能独占呢?”颜德不肯退让,一定要背走神像。商量了许久,打算按妈祖的原貌雕刻五尊神像,凑成六仙,让颜德挑选。颜德苦苦地想道:哪一尊是海上女神--妈祖的真身,怎样才能得到呢?该如何让是好,颜德万分着急,心诚则灵的颜德又梦见妈祖娘娘,告诉他六尊雕像里头,有一尊鼻头湿润,下巴挂着汗珠的就是真身。颜德醒来,慌忙跑到厅堂,看到六尊雕像整齐地排着,他不敢点灯,怕被人瞧见,小心地摸着,真的有一尊鼻头湿润,下巴挂着汗珠。颜德大喜,把它一背,连夜跑了。三更半夜,小路崎岖,很是难走。可在黑暗中,他看到一盏灯在前面引路。颜德担心兄弟们追赶,拼命往前奔跑,累了也不敢停下休息。第二天早晨,颜德的五个兄弟看到妈祖娘娘的真身被背走,十分愤怒,便跪在祖先灵前立誓,永远不跟三房相认。再说颜德背着妈祖娘娘的神像,渡过鹭江,经过同安区,翻过东岭镇,来到了人烟稀少的安溪县善坛村。他看到这地方山青水秀,土地肥沃,是一个好地方,有意在这里定居,便跪下向妈祖娘娘掷杯①求请。妈祖娘娘连允三杯,他便安居下来,还给妈祖娘娘建造庙宇和神坛。他为了纪念祖籍钟宅世代晒盐为业,就把这地方叫做“盐坛”,随着历史沿革,后来改名为“善坛”。
①杯:闽南语,系两片各有一面阴一面阳的竹块,信徒用以在神前投掷,叩问吉凶祸福。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经济
特色建筑
钟氏先祖
参考资料